今天立冬
二十四节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气以立冬为冬天的开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保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悉数收晒结束,保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预备蛰伏。因而,立冬代表着冬天的降临,是冬天开端、万物保藏、归避冰冷的意思。
从字面来看,冬夏两字的部首都是“夂”,像走路姿势,后脚跟前脚,冬在上,夏鄙人,标志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底下两点,“丶”是断句的顿号,代表“有所绝止而识之”,冬因而是静思的时节,四季到此终了,新岁自此孕育。
在古代,古人通过长时间的堆集还总结出这样的经历:“立冬晴,一冬凌(冰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他们用这种规则与方法来辨认冬天的温暖。
立冬三候
史话立冬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洪流为蜃。”
1
一候水始冰
立冬时节,水现已能结成冰。冬寒水结,孟冬(每年冬天的榜首个月,即阴历十月)始冰,仲冬(冬天的第二个月,即阴历十一月)冰壮,季冬(冬天最末一个月,即阴历十二月)冰盛。
2
二候地始冻
立冬后,土地也开端冻住。南宋王十朋《南州春光》中说“一任冰天雪地,南枝香动”。此刻北风乍起,西北风着地而行,吼地生寒。古人以为,大地生寒、冰天雪地,是由于阳气潜藏,所以阴气在地上暴虐,但这也代表了阴气的耗费,阳气安静长养,又是一岁终而一岁始。
3
三候雉入洪流为蜃
三候“雉入洪流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滨却可以正常的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色彩类似的大蛤。所以古人以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风俗
二十四节气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最重要的几个节气之一,在古代社会中也是个重要的节日。在立冬之日,人们会进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各地风俗也形形色色。
1
皇帝迎冬
古时立冬日,皇帝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寒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相同,立冬日皇帝也要举办迎冬的典礼。
《吕氏春秋·孟冬》中有云:“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皇帝,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皇帝乃斋。立冬之日,皇帝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祖先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后代;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2
民间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立冬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当此日,人们替换新衣,道贺来往,一如年节。清代顾禄《清嘉录》记载“至日,士大夫家拜贺长辈,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已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步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等,都在冬天举办。
3
立冬食俗
立冬后,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谚语,也形成了“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以为天转冰冷,万物皆藏,此刻最应该弥补身体养分。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滋补食品,成为人们“补冬”首选。在立冬日,我国北方有吃饺子的风俗。为什么立冬吃饺子?由于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是秋冬天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在我国南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也会宾客盈门,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弥补能量。
本文参考书目为《二十四节气常识大全集》,转载请注明。
往期文章
贴吧:道教榜首洞天吧
微信号: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济源市阳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