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扶贫作业队长算笔账——老大众每根竹子多卖5元钱
来历:湖北日报
贫困户在“家门口”的竹子加工厂工作。
村口的“竹花”,非常招眼。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通讯员 胡剑芳 李星
一山之隔,大坪村与城区的富贵,这么近又那么远。
这是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最远的一个村,山路兜兜转转,到城区最少一个多小时山路。
2015年10月,咸安区人大常委会的扶贫作业队来了。改变开端演出……转瞬4年过去了。
11月12日,记者从咸安城区动身,沿着新修的扶贫公路,17分钟就来到大坪村。
一路绿莹莹的竹林,迎面而来的是金黄色“竹花”。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扶贫作业队负责人杨大平介绍,“竹花”是正在暴晒的竹木半成品,村里最少有700万株楠竹,粗加工成竹签,暴晒后销往浙江。
村委会旁,年加工量达7000吨的竹加工厂如火如荼,乡民们转移、切开、拉丝、烘烤、暴晒……干劲十足。
工业是底子。区人大常委会争夺210万扶贫资金,建了这家村集体企业,请浙江老板何成卫经营管理。何成卫说,每年从村里运走4000多吨竹子,保存估量16万根。
竹加工厂烘烤车间,贫困户何志红卖力干活。此前,她与老公一同务农,一年到头仅够吃饱饭,积储无从谈起,家里的竹林都请不起人来采伐。
上一年,竹子加工厂开业,她同老公进厂上班,月收入达8000元以上。本年,她还把桂花镇的弟弟,也介绍到厂里上班,每月也能有4000元以上的收入。“家门口有这个厂,让我看到日子的期望,孩子的膏火也不愁了。”何志红说。
竹加工能开展盈余,基础设施很要害。处理竹子下山问题,作业队在村里修了30多公里工业路,更拉通了一条到城区的新路,将城区和村里的车程从一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
“曾经,竹子只能运到外面去出售,砍木和运送成本很高。现在,工厂就在家门口,我卖竹子就能赚4万元。”贫困户吴寿佳说。在作业队协助下,他还申请了扶贫借款,饲养牛、羊、猪,这也是一笔可观收入。
杨大平介绍,此前一吨竹子拖下山,扣除运送成本,每吨大约300多元;现在“家门口”出售,每吨500元。“一吨竹子约40根,也就是说,老大众每根竹子多卖5元钱。”
杨大平持续“算账”:全村每年4000多吨竹子,乡民卖竹子就能收入200多万元;厂里每月发8万多元薪酬,一年有近100万元到老大众口袋;还有运送、采伐竹子的务工收入,采伐一天是200元,一吨竹子上下车是80元……
越算越快乐,杨大平手一挥:“走!再去看看新建的猕猴桃基地。”他感叹,选定好的工业,老大众才干有安稳致富来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