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上海生活了30多年,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专门跑到杭州来救命
“我在上海生活了30多年,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到杭州看病。”
90岁的林奶奶(化名)因为主动脉瓣严重狭窄,晚上无法躺平睡觉,稍微活动一下就胸闷气急甚至晕厥。以她的高龄,同时还患有多年的高血压、冠心病,外科手术风险极高,没有医生敢接收。
最终,林奶奶找到了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团队,用不开刀的方式为她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
90岁老太太稍微一活动
就胸闷气急
原来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林奶奶从30多岁开始就患上高血压,后来又有了冠心病,这些年来一直在吃药控制。2004年,还因为严重的冠脉狭窄,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从那以后,林奶奶的身体慢慢恢复,这些年还算是太平,生活品质还不错。直到2017年底,她到医院体检时,发现主动脉瓣狭窄。当时医生说,是因为年纪大了瓣膜老化,导致退行性病变。
刚查出来那会儿还好,可谁都也没想到,病情的发展会这么快。到了第二年,林奶奶时常感觉到胸闷不适。她家住在一个老小区的三楼,上下楼没有电梯,以前身体状态好的时候,每天早上都会出门遛弯。后来她爬楼梯明显感觉到喘不过气来,到医院做了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发现主动脉瓣已经重度狭窄。
儿媳顾女士说,医生说要解决主动脉瓣狭窄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做手术,换瓣膜。但林奶奶年事已高,再加上十多年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按如今的身体状况,还是建议保守治疗。
过完年,林奶奶频繁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的症状,晚上睡觉躺不平,已经几乎无法下地走路了。有好几次半夜里憋得透不过气来,家人急得连夜叫120送到医院急诊抢救。
“每次送到医院,好不容易度过了急性发作期,可就算情况暂时稳定了我们也不敢出院回家,怕下一次症状发作来不及抢救。”顾女士说。
最后选择经导管微创
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今年9月初,林奶奶再次因为旧疾发作,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
“我们心里都清楚,只有手术才能救命。可医生却告诉我们,婆婆这么大年纪,又有多年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手术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有很大的可能性上了手术台就下不来了。”顾女士说。
后来,他们查阅了各方资料,打听到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率领的心脏团队能微创置换主动脉瓣,可能还可以给老人带来生的希望。
9月5日,林奶奶一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联系了120救护车,从上海直奔杭州。
到达浙大二院,接诊的医生是刘先宝副主任医师。心脏中心专家团队仔细评估,尽管病情比较棘手,但还是能够最终靠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为林奶奶重新换一副瓣膜,解决主动脉瓣狭窄的棘手问题。
顾女士说,“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真的是太高兴了!”
这里的医生可完全拒绝为我手术
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9月8日那天,林奶奶已经住进病房,在完善术前准备等待手术过程中,她再次出现严重症状。
“这种喘不过气,甚至濒临死亡的感觉,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生离死别’……”林奶奶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不禁落泪。
所幸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林奶奶再次转危为安。虽然再次逃过一劫,可主动脉瓣狭窄的问题不解决,下一次不知道何时发作,还能不能这么幸运。
刘先宝副主任医师说,当务之急,是要在病情稳定的时候尽快完成手术。
9月9日早上8点多,王建安教授为林奶奶做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仅用了40分钟左右。
顾女士说,手术后第二天,婆婆的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晚上终于能躺平睡个好觉了!术后第三天,就能自己下地走路了。
林奶奶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就在几天前,她还感觉自己可能时日无多,每次见到儿子和儿媳妇,总怕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我这么大年纪了,手术风险很高,万一手术失败,这对医生和医院的声誉都是有影响的,这里的医生可完全拒绝为我做手术。但他们没有这样做,宁可自己担风险,也愿意为我这个老人家奋力一搏,我要为他们点赞!”林奶奶说。
9月23日,林奶奶出院回上海了。回家后,生活又恢复到以往的状态,早上起来下楼遛弯,下午和老朋友一起打几圈麻将,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心脏瓣膜病疾病谱发生改变
退行性变化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增多
心脏瓣膜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各瓣膜(主动脉瓣、二尖瓣、肺动脉瓣、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病理改变的总称。瓣膜就相当于心脏各通道之间的门,门打不开或关不拢,就会影响血流的通畅,导致患者心脏负担加重,最后心力衰竭。
研究显示,65岁以后心脏瓣膜病发病率直线上升,7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高达13.3%,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
2010—2015年,王建安教授团队对近14万人群进行调查,研究中国人群心脏瓣膜病的疾病谱。
以前的心脏瓣膜病,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为主。风湿性心脏病和细菌感染相关,但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的发展,现在风湿性心脏病越来越少见了。
如今,随着人民平均寿命拉长以后,因为瓣膜老化引起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就像机器零件一样,瓣膜使用年数的限制长了,会发生老化,某些特定的程度后就需要维修、更换。
还有一部分心脏瓣膜病,是因为有先天性的心脏畸形,最典型的就是二叶瓣畸形的人,刚开始没有症状,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发展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需要及时治疗。
从年龄来看,瓣膜老化引起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0—80岁,而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叶瓣畸形引起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年龄相对年轻,以40—60岁居多。
高龄患者无法耐受传统外科手术
用不开刀的方法进行心脏瓣膜置换
在心脏瓣膜病当中,主动脉瓣狭窄对人体的危害最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一旦发生心绞痛、昏厥等不适,如果没有正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中位生存时间平均只有2年,比恶性肿瘤的预后还要差。
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增主动脉瓣膜病变的患者等待治疗。其中,不适宜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大概有4万-5万人,很大一部分为老年患者。
目前,对于主动脉瓣膜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传统外科手术及微创手术。
如果是早期的患者,症状不十分明显,还能够最终靠药物保守治疗。但随着症状加重,只能通过手术置换瓣膜。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需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打开胸腔,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这对高龄老人来说,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
还有一种治疗手段,就是经导管(微创)心脏瓣膜置换及修复术。只在大腿根部开一个小洞,用一根粗不过圆珠笔芯的导管携带人工瓣膜,从大腿根部血管进入,通过股动脉把人工瓣膜送至心脏的病变部位,人工瓣膜打开后就会取代原本已损坏的瓣膜。用不开刀的方式来进行心脏瓣膜置换,使原本需要“开胸”完成的手术实现了“微微创”。
到目前为止,王建安教授团队已经完成近500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国内开展手术量最大的单中心之一。主动脉瓣换瓣时间最快的一例只用了26分钟,患者平均年龄78岁,年龄最大的95岁。
创新研发了更适合国人的瓣膜技术
突破二叶瓣畸形微创手术禁区
在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当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先天性的二叶瓣畸形导致的。为这类患者换瓣膜,微创置换难度更高,并且可能增加手术并发症。因此,国际上一度把二叶瓣畸形视为微创主动脉瓣置换的相对禁忌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西方只有3%左右的二叶瓣畸形导致的瓣膜病患者,而我国却占到40—50%,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难题,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中国有将近一半的病人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为此,王建安教授团队根据国人主动脉瓣钙化较重、二叶瓣畸形比例相对较高等实际特点,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杭州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此外,他领导医生团队和工程师团队,研发了国内首个可回收、可精准定位的人工瓣膜。
应用“杭州方案”和杭州制造的“中国瓣膜”,王建安教授团队实地指导欧洲、拉美、亚太地区4个国家7大中心和国内22省市自治区60家医学中心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不但有国内的心内科医生,还有来自美国、韩国、印度、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菲律宾等全世界各地的心脏介入医生来浙二接受培训。
王建安教授说,“正是看到临床患者的需要,专家学者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经过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开发研究出最新成果,并投入产业,应用到更为广泛的临床人群,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创新成果’转化,造福于广大患者。”
首席记者俞茜茜
通讯员 方序
编辑 潘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