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冲散欺凌的阴霾,保护每个“少年的你”
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已半月有余,看过该部影片的观众无不为少年间真挚的情感所动容。这样一部青春类题材的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而电影所反映的校园欺凌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少年的你》剧照
主人公陈念是一名优等生,本应尽情享受校园生活,却因频遭校园暴力而惶惶不可终日。小北的出现,给了陈念希望。作为一个小混混,小北成为了暗中保护陈念免遭校园欺凌的力量,两人相互信任、相互陪伴、相互温暖。然而好景不长,陈念的过失行为导致施暴者死亡,为了让陈念顺利完成高考,二人便实施了脱罪、替罪的计划。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感慨于少年的单纯和真挚,也引发了我们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思考。
《少年的你》剧照
其实,校园欺凌事件近些年来并不鲜见,从现实到网络,从小学到高中,从暴力殴打到言语辱骂,校园欺凌已然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痛点。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让校园欺凌的阴霾尽快消散,是司法机关、学校以及家庭等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那么,我们能为“少年的你”
做些什么呢?
用法律打造坚实盾牌
《少年的你》剧照
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从立法、司法层面还需进行不断完善。法律本身具有强制性,是社会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未成人的保护离不开法律规制。电影的结尾,梳理了有关校园欺凌问题的治理措施,教育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部门先后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及《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这些制度的出台,对有关部门预防、处置校园欺凌问题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遏制了校园欺凌蔓延的趋势。但是,针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治理远不能止步于此,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因法律规定不够明确,而难以准确实施的情况。这就急需一套更具有针对性、明确性的制度体系。
值得期待的是,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在修订之中。此次修订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控处置进行了更加明确而细化的规定,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必将逐步实现有法可依。
用关爱缔造信任桥梁
电影围绕校园欺凌的背景展开,在细节中铺设出了每个少年的成长经历,不管是小北、陈念还是施暴者魏莱等人,均折射出家庭对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
小北原生家庭的破碎导致他缺少父母的照顾与教育,混迹街头,内心渴望被关爱。陈念家庭条件一般,母亲靠卖假面膜养家糊口,并将所有希望寄托于陈念的出人头地。魏莱,一个富家女,但父母对其要求高,关爱少,还可以说是冷漠,取得的各项荣誉似乎只是父母炫耀的资本。还记得电影中,当魏莱的父亲看到她的遗体时,竟绝情地转身而去……
电影中的每个少年其实都是需要被关爱的。因此,基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家庭、学校各方与之搭建起信任感特别的重要。
一方面,在家庭中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育当中,应掌握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技巧,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定期反思当下的教育思维及方式。发生矛盾时要理性分析孩子及自身内心想法,及时沟通,纠正不足之处,改进教育方法。作为家长,更要规范自身行为举止,言传身教,发挥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
另一方面,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不单单只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发挥着帮助少年积极成长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格外的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这类问题。例如,结合现有的相关规定及学校真实的情况,不断健全完善预防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机制;强化在校教师心理教育工作水平,保证准确、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定期与家长保持沟通,反馈孩子在校情况,便于预防和解决问题;发生欺凌事件时,要依法合理处理,并对受害学生进行跟踪式心理疏导。
用法治教育引领成长之路
《少年的你》剧照
电影中,我们能直观感受到主人公陈念性格软弱,胆小怯懦,在多次遭到校园暴力时始终选择忍气吞声。同时,其他同学在别人遭受欺凌的情况下,大多数都置之不理,这是诱发最终悲剧的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在过失导致施暴者死亡的问题上,两位主人公因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以一种侥幸心理选择让小北顶替犯罪……这也更加显示出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律层面、自我保护层面等全方位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家长如果能够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充分的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帮助未成年人尽早树立法治观念,学会用法律思维处理问题,也会极大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北京一中院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中不断延伸司法职能,创新工作方式,坚持贯彻“谁执法谁普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积极打造专业化的普法教育团队,推动普法教育工作以机制化、常态化的形式开展;不断研发系列普法宣传产品,将典型案例、法律知识融入到FLASH动画、教育短片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以提升普法教育的趣味化;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普法公开课、拍摄普法视频、发布普法微博等,以正面信息引导未成年人。
为保证普法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持久性,北京一中院近年来连续在三所学校建立法治教育基地,通过“法治教育基地带”的建设,以点带面形成覆盖面广、普及率高、影响力强的法治教育阵地联盟,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遏其恶、扬其善不容忽视。
基地建立后,北京一中院还与首师大附中学生共同拍摄了一部有关校园欺凌题材的微电影☞《默》,在广大师生中反响热烈,也展现了北京一中院在法治教育方面的突出成果。
电影虽然是故事,但却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除了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外,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自我的正确认知和法律意识的树立。
那么“少年的你”
面对校园欺凌又应如何做呢?
要做勇敢少年
如果不幸遭到校园欺凌,不要恐惧,合理反抗,及时呼救,用正确、合法的方法保护自己的身体。脱离危险后,要主动勇敢地寻求老师、家长等周围人的帮助。沉默不言,只会助长不良风气。
要做正义少年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他人遭受校园欺凌的情况,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或周围人反映,做有正义感的少年,保护受欺凌的同学,遏制不正之风,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要做阳光少年
作为少年的你们,要保持积极向上、阳光明朗的心态。在学习、生活中,要掌握与同学相处的技巧,提升自我交际的能力,诚实友好远离不良人群,不孤僻、不冷漠,不嚣张、不乖戾。相信这样的你未来一定明媚。
不是每个陈念都有小北
但每个你都有我们
愿每个少年的你
都拥有朝气蓬勃
一生不悔的青春
来源:京法网事、北京一中院
(转自:北京政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