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公益之声公益正文

没钱没渠道她却能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年销3000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08-29 20:16:28 来源:自媒体 作者:央视致富经

原标题:没钱没途径,她却能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年销3000万

商场竞争剧烈,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商场。创业8年的丁方丽,对这句话深有领会。丁方丽,四川省宜宾市人,从小的愿望便是当差人。2006年,她考上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假如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丁方丽现在便是一名警花,可是一次执勤使命,改动了她的人生轨道。

埋下愿望

2008年春运期间,丁方丽和同学们到成都火车站执勤。在她邻近执勤的有一名年青武士,名叫盛珂。两人相距也就一米远,但执勤了半个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有一天,他们遇到了几位不恪守次序的女乘客,盛珂就上前阻止,不料对方先与他起了争论,丁方丽看不下去了,就上前帮盛珂理论了几句。

一个脾气火爆的四川妹子,和一个憨厚老实的山东小伙儿,尽管性情相差许多,但由于这件事,两人的心走近了。完结那次执勤使命后,盛珂返回到驻扎在甘孜高原上的部队,丁方丽也回到了坐落四川省德阳市的校园里,两人从此谈起了异地恋。

3年曩昔了,间隔一直是丁方丽和盛珂之间不敢直面的问题。直到2011年,盛珂立刻要从部队退伍,原方案他是要在退伍之后回到山东老家作业。可他走了,恋人丁方丽怎样办?退伍前的一天晚上,他们不能再躲避这个问题,两人各自顶着来自家庭的压力谈了一夜。

那天晚上,盛珂给丁方丽讲了一个他的亲身经历。那是2008年的冬天,甘孜高原上寒风刺骨,盛珂其时路过当地一户老乡家,老乡给他端了一碗青菜汤,那是老乡家里仅有的一把生菜。作业现已曩昔3年,至今盛珂的形象都还十分深入,他觉得那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白水煮菜。

甘孜高原从前很缺青菜,用一碗青菜汤来款待客人,便是当地人最大的热心。丁方丽听后难以置信,她想亲自到甘孜高原上去看一看。

2011年,丁方丽第一次踏上甘孜高原。这片土地离天空很近,云朵似乎伸手就能碰到,90%左右住着藏族大众,他们热心好客。丁方丽还发现,平原上的人到了这儿,呼吸就成了一件难事,甘孜高原除了氧气稀罕,蔬菜也很罕见。正如盛珂所说,当地人顿顿吃“老三样”:牛肉,马铃薯,还有青稞。青菜在这儿是十分金贵的,最一般的小白菜,一斤都要卖到17元,比肉还要贵。

盛珂告知丁方丽,他老家山东省寿光市,是全国有名的蔬菜之乡,大棚栽培蔬菜的技能十分老练,他心里一向有个主见,能不能把山东的蔬菜大棚搬到高原上来,让这儿的老大众也能吃上新鲜蔬菜。丁方丽十分看好盛珂的主见。

有了在高原种菜的方案后,丁方丽开端在当地调查了解状况,想找出种菜难的底子原因。她发现,甘孜高原冬天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特别的气候条件,的确添加了露天种菜的难度,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缺少先进的栽培技能。也有人想过用大棚来栽培,可是平原的大棚到了高原要怎样调整,没有现成的经历,当地人又不明白,怕建大棚出资太大,都不敢轻率测验。

整个甘孜藏族自治州,总人口有100多万,大都蔬菜都靠外购,商场需求巨大。丁方丽看到商机。这趟甘孜高原之行,在丁方丽和盛珂心里,埋下一个愿望,有朝一日要在这片土地上种出菜来,让甘孜的老大众不再为吃菜忧愁。

只能成功,不能失利

2011年,丁方丽和盛珂回到山东寿光结了婚。婚后第二天,小两口就正式向家长提出,他们俩要一同上高原种菜。这让公公盛学武很难承受。

盛珂一家都是寿光人,而寿光又是我国大棚蔬菜栽培技能的发源地,公公盛学武真实想不通,儿子儿媳想创业种菜当然能够,在寿光想怎样种都行,为什么偏要跑到很难种出菜的甘孜高原上去呢?更何况盛学武从前还当过村支书,带领乡民一同搞大棚蔬菜栽培,在整个村都是有名的种菜能手。可盛珂从上学到从戎,从没有触摸过种菜,他能有什么好的栽培技能?在盛学武眼里,这对小两口的做法简直便是有福不享找罪受,一旦不成功赔了钱,就连基本生活都很难处理。

公公不同意,但丁方丽的性情很倔,她借来80万元,拉着老公直接就上了高原。

丁方丽来到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开端着手流通土地。刚到这儿时,她也有高原反响,晚上要吸氧才干入眠。奔走了一个月,脸蛋却是晒红了,可地,一亩都没有流通到。

来这个当地发展农业,老大众都不看好丁方丽。有人当了一辈子农人,都没种出菜来,一个小毛孩子来种菜,大伙儿都不信赖,天然更不会把土地流通给她。

土地流通不到,丁方丽的作业就展开不起来,正在她着急的时分,一天,丁方丽在村里正好碰上有人在处理发芽的紫皮马铃薯,上去这么一聊,让她找到了处理的方法。

在道孚县紫皮马铃薯是当地农人的首要栽培种类,简直家家户户都种,可是面积都不大,不成规划,也没有一致的出售途径,农人种出来的紫皮马铃薯吃不完也卖不出去,只能眼看着烂在地里。丁方丽忽然冒出一个主见。假如帮乡民把紫皮马铃薯卖出去,能不能获得他们的信赖,乐意把土地流通给自己呢?

丁方丽揣摩着,老大众在当地出售紫皮马铃薯,一斤2元也不好卖。可在外地,这种马铃薯却并不多见。丁方丽方案将这些马铃薯送出高原,卖到成都。而她要做的第一步,便是将我们的马铃薯都搜集到自己手中,量大了,才会有找大客户的前提条件。

那段时刻,丁方丽挨家挨户地找马铃薯,一共搜集来6万斤马铃薯。有了货源,她开端转战成都,找朋友和同学牵线介绍客户,忙活了半个月,才把悉数马铃薯卖了出去。一斤马铃薯丁方丽卖5元钱,比从前乡民的卖价一斤就高出3元。她把赚来的钱全都给了老大众,自己分文不要。那一年丁方丽只需24岁,当地人对这个年青的外来媳妇刮目相看。

和乡民的联系友善了,爱情也更深了。我们伙都觉得,丁方丽是诚心诚意地来协助他们的,就自动找到她,说要把土地流通给丁方丽。有了乡民的支撑,丁方丽做起事来顺畅多了。2011年末,她在泸定县流通到100亩土地,每亩地每年的流通费用是1500元。

土地有了,比及撸起袖子要干活的时分,丁方丽和老公又犯了难。要把山东的大棚搬上高原,改造建造关于两个从没种过地,更不明白技能的人来说,底子就不知该怎样下手。

就在此刻,基地里来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最初竭力阻挠小两口来高原的盛学武。自从小两口上了高原,盛学武在家也坐不住了。考虑到他们技能跟不上,又没有资金请高端技能人员做辅导,盛学武只好披挂上阵。尽管嘴上一百个不甘愿,但由于顾忌儿子和儿媳,他仍是决议,放下老家的一切作业,帮着小两口一同干。

盛学武种菜经历丰富,来到基地的第一天,他就先跑了一趟当地气候局,要来甘孜藏族自治州近三年的气候材料。

有了理论基础,盛学武开端了大棚规划作业。他首要改动的是大棚墙体的厚度。高原上昼夜温差大,冬天长,最低气温能到达零下十几度,建在这儿的大棚墙体,要比山东的厚5厘米左右;第二个改动的,是大棚的朝向。由于高原上日照时刻短,需求添加采光时刻,山东的大棚斜坡面的朝向是正南,而这儿要比山东偏西15度左右。最终改动的便是大棚上盖的保温层,高原上用的要更厚一些。

盛学武研讨了几个月,才定下大棚的调整方案。随后,为高原量身打造的10个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在刚建好的蔬菜大棚里,丁方丽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她提议,她、老公和公公,三个人要清晰分工,丁方丽首要担任出售,老公担任对接,而公公担任技能辅导,各司其职。丁方丽也是从这时起给自己定了一个方针——只能成功,不能失利。

第一批试种蔬菜,丁方丽依照两个规范挑选。一种是当地人爱吃的,像辣椒,小白菜这些产品,一种是当地商场上罕见的,像生果黄瓜,小西红柿这样的产品。

自己创业后,丁方丽拔草、采摘,样样都亲力亲为,尽管繁忙,但看着种下的蔬菜,她心里一点儿也不觉得苦,反而甜丝丝的。

2个月后,第一批蔬菜长成了,不只口感好,产值也十分高。这标志着大棚栽培技能在高原上也能行得通。

之后,丁方丽把目光确定在泸定县的菜商场,她也学着他人的姿态摆起一个小摊。其时,菜商场里卖的菜都是从成都拉进来的,蔬菜从采摘到运送过来,需求两三天时刻,看起来现已不那么新鲜了。而丁方丽的蔬菜,就地出售,不只新鲜,价格也不高,还有许多当地人没见过的种类,一会功夫就被客人抢空了。

丁方丽创业,一直都在抢占先机。刚开端是瞅准本地蔬菜栽培的空白,决断踏入这个职业;当流通土地遇到费事时,她捉住当地紫皮马铃薯的出售痛点,把马铃薯整合出售,让农户赚到钱,一起处理了自己的窘境。第一批蔬菜种出来之后,天然就成为当地市面上罕见的既新鲜又廉价的菜。初尝胜利果实,丁方丽自傲大增,她开端酝酿更大的财富方案。不过接下来,她可没那么走运了。

杀手锏

眼看着在高原上种菜现已不是难题,丁方丽开端揣摩,怎样把生意做大,在满意了本地商场的需求之后,还能够卖一些到外地商场去。

2013年,丁方丽决议扩展规划,再建30个大棚。可一个大棚的造价便是20万元左右,一共需求600万元资金,丁方丽手上只需100多万元,还差400多万元,她要到哪去找这么多钱呢?

丁方丽管不了那么多了,她要一边干,一边再想方法筹钱。

可是,开工不到三个月,100多万元就花光了。由于没有筹到钱,丁方丽不得不罢工。没建完的大棚就晾在那里,全家人都心急如焚。丁方丽的职工加起来有几百个,假如现在抛弃,那他们的作业就成了问题。而盛珂的压力也很大,有亲属劝他回山东老家找份作业上班,假如就此收手,之前的一切投入就都打了水漂,那段时刻,盛珂急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盛学武看到儿子这么折磨,也坐不住了。本来他在山东寿光买了一套房子,精心装修好,一天都没有住。现在儿子儿媳生意遇到窘境,无法之下,他就把那套新房卖了救急。

老公急得直哭,公公卖了房,也疼爱的直掉眼泪,可丁方丽却主见很正,她每天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剩余的时刻就忙着处处去借钱,艰难地推动着扩建方案。

靠一个人的力气真实菲薄,丁方丽想到了“借力”。2013年8月,她来到泸定县县政府,鼓起勇气敲开了县长办公室的门。

这个人叫蒲永峰,其时担任泸定县县长。听完丁方丽高原种菜的主见和现在面对资金困难后,他当场表了态。

蒲永峰心里很清楚,当地急需处理种菜难的问题。为了稳重起见,他决议亲自到山东寿光调查一圈。

蒲永峰在寿光亲眼看到高温大棚的老练技能,打消了他的顾忌。从山东回来后,蒲永峰第二天就招集关部分开会,参议怎样扶持丁方丽扩建基地的问题。

几天后,蒲永峰给了丁方丽一个答复。政府决议给丁方丽无息借款,利息政府承当,建造管理由丁方丽担任。

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撑,丁方丽借款300多万元,建起25个大棚。之后,她把每年赚到的钱都拿出来扩建,还测验让当地的乡民拿出团体资金入股,这样乡民就成了公司的股东,种菜赚到的钱,乡民们还能参加分红。这样的扩建形式得到政府部分的支撑,一起也在周边的炉霍县、理塘县、道孚县推行开来。

2017年,9088户当地大众都成了丁方丽的股东,她的蔬菜大棚也连续添加到300个。

当地更大了,丁方丽此刻却要减缩其他蔬菜的栽培面积,将百分之70的大棚都种上小西红柿这一个单品。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在商场上具有话语权,就得打造本身中心竞争力,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丁方丽想把小西红柿做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小西红柿从种下西红柿苗,到果子采摘,只需求50天的时刻,周期短,资金回笼快,一个基地一年能种两茬。除了这个原因,丁方丽在一次商场调查中,也对小西红柿发生了爱好。

2016年三四月份,丁方丽别离去了国内的小西红柿主产区:新疆、云南和海南。在这三个主产区中,海南的小西红柿产值高,却受气候约束大都会集在1-4月份上市出售,而新疆和云南,上市量又比较涣散。小西红柿作为季节性供给的农产品,很罕见人能做到全年上市。

走了这一圈之后,丁方丽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的小西红柿产值在2万斤左右,能发生10万元的经济效益。假如她能完成小西红柿的全年供给,岂不是把握了竞争力和自动权?丁方丽下决心,要把小西红柿这一个单品做大做强,并且要完成小西红柿的全年供给。

甘孜藏族自治州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不但广阔,各地海拔各异,构成的气候环境也不相同,只需丁方丽跨区域建基地,就能完成让小西红柿全年出产。

其实丁方丽早在扩建基地时分,就现已在有方案地选址,她的4个基地,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从北到南顺次摆放。12月1月,泸定县的小西红柿进入成果的高峰期。2到8月份,炉霍县进入出产旺季。9月开端理塘县的小西红柿会集上市,10月11月,道孚县的小西红柿许多采摘。这样一来,丁方丽就做到了小西红柿全年循环供给。

出产高峰期,每天有一万八千斤左右的小西红柿老练。本地商场消化不完,丁方丽就想卖到外地去。那段时刻,她参加了许多四川省的农产品展销会。可她一不设展台,二不带产品,就只干一件事——在展会上搜集客户的手刺。

一个月的时刻,丁方丽就搜集了100多张手刺。但她却没方案跟谁都协作。丁方丽的方针很清晰,她牢牢确定省会成都商场,挑选收购量大,有商场影响力的公司。依照这个规范,丁方丽选出70多家方针客户,带着产品挨个找人家去推销。

手握365天供给这道杀手锏,丁方丽在商场上有了很强的竞争力, 70多家方针客户里,有30家与她到达收购协议。

把客户变成协作伙伴

在丁方丽商洽的客户里,有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这家超市在成都有8家门店,每年小西红柿的收购量能到达60吨。这是丁方丽最想拿下的一家,可对方却提出的一个要求她做不到。

这家连锁超市有许多仓储,每天清晨,丁方丽有必要要把一切产品一起送到每个仓,一个仓几百斤货,丁方丽没那么多台车,更没有才能再建一个配送体系,眼看要到手的钱,便是抓不住,她很着急。丁方丽梳理了一遍手头的客源,这时一个人引起了她的留意。

彭友宏,在成都有一家公司,专门收购农产品,一起还有自己的物流和仓储。丁方丽想,能不能两家协作,优势互补呢?她找到彭友宏,提议两人合力给那家大型超市供货,她确保全年供给质量安稳的小西红柿,彭友宏只担任运送和配送,赢利两家平分。

彭友宏需求寻觅好货源,丁方丽有货,却没有仓储和物流体系。协作关于两人来说,是一件互利双赢的功德。经过借力的方法,丁方丽顺畅与那家大型连锁超市到达协作,把小西红柿卖到8元一斤。2018年,她的小西红柿产值到达600多万斤,年出售额3000多万元。

2019年,丁方丽的栽培大棚添加到457个,栽培总面积3200亩。尽管小西红柿是她的主打产品,但为了让当地老大众吃到本地产的蔬菜,丁方丽每年都要拿出30%的大棚,栽培其他种类的蔬菜。2019年她就拿出137个大棚,种其他种类的菜,产值能到达270多万斤,专供甘孜本地商场。

最初由于一碗青菜汤,丁方丽萌生了走上高原的主见,她和全家人花了8年时刻,完成了让当地大众吃上新鲜蔬菜的愿望,现在看到当地藏族兄弟姐妹的笑脸,丁方丽领会到了美好,下半辈子,她也不会脱离这片高原。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