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次自动援藏,忍痛3小时完结手术,一直把患者摆在首位的“安吉拉”
“我想赶快恢复,那儿还有许多事在等着我做呢。”8月18日,在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住院病房,承受阑尾切除手术后的第5天,躺在病床上的李立新有些衰弱,可他仍惦记着2000公里外的西藏扎囊县人民医院。
本年51岁的李立新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的一名医师,从2017年起,他接连3次自动请缨参与援藏。11天前,在辅导当地医师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时,他突发阑尾炎,为了不影响患者,他忍痛3个小时直到手术完结。
3次自动请缨援藏
株洲与西藏山南市的扎囊县,一东一西,海拔相差3000多米、直线间隔2000多公里。现在,关于李立新而言,这段旅程已再了解不过。
2017年,市中心医院对扎囊县人民医院进行“组团式”医疗协助。与家人商议后,李立新自动报名参与。而此前,他从未去过那片雪域高原。
“能够用自己的所学让更多患者获益,是一次可贵的人生阅历。”李立新说,所幸,妻子和孩子竭力支撑他的挑选。
2017年5月,李立新与搭档抵达扎囊县人民医院,实际环境却远比幻想中更艰苦。
爬两层楼就会累得气喘吁吁,睡觉时因为缺氧每隔一个小时就会醒来一次……刚到西藏,严峻的高原反响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可他并未被吓跑。通过2天的时间短习惯,他便投入到新的作业岗位中。
自然环境的恶劣并不是最让人忧虑的,当地落后的医疗技能条件更让李立新觉得负重致远。
“我刚那里时,当地医院仅有一名麻醉医师,他们许多设备不会用,一些手术无法展开。”李立新说,刚进藏区,除了承当麻醉科的技能作业,他还有个更重要的使命,协助当地医院创立“二甲”。白日查房、手术,晚上收拾材料并为医护人员进行训练……在他的带领下,扎囊县人民医院麻醉科的治疗逐步标准。为了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部队,之后的两年,他又两次自动恳求援藏。
在抢救一线冲锋陷阵
援藏后,李立新的作业不再局限于“暗地”,更多的时分,他要在抢救一线“冲锋陷阵”。
2017年8月的一天,刚援藏不到3个月,李立新和搭档就遭受了一项严峻应战。当地一辆面包车突发侧翻事端,多人受伤,其间有名乘客颅脑损害严峻,命悬一线,需当即转往上级医院抢救,转运患者的使命落到了李立新的头上。
从扎囊县到山南市,驾车至少需求40分钟。因为路途高低狭隘,光坐车就让人有些胸闷想吐,更别概要蹲在逼仄的救助车里抢救患者。
“车上就我一个医师,状况太危急了。一路上,患者呈现了两次心跳骤停。”李立新回想,为了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他只能全程蹲在其身旁。只需呈现状况,他就要司机靠边泊车,然后当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待患者体征平稳后又持续赶路。
因为一路上的奋力抢救,患者总算被顺畅送到山南市人民医院。刚从救助车上下来,膂力严峻透支的李立新就晕倒了,当晚还发起了高烧。
“他便是这样一个人,总是把患者放在榜首位。”李立新的妻子杨健说,这几年,她曾带着儿子屡次前往西藏探望,可老公总是忙到天亮才回宿舍。
忍痛3小时直到手术完结
本年8月8日上午10点,一台甲状腺切除手术在扎囊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开端了。这是当地初次展开此类手术,李立新担任现场的麻醉技能辅导。
“这台手术的含义严峻,之前咱们也做了许多预备。”李立新说,让他没想到的是,手术开端没多久,他便感觉自己的腹部一阵抽痛。很快,痛感越来越激烈,让人有些难以支撑。见状,有搭档劝他去歇息。
“我不能把患者扔在一边,若我此刻脱离,当地的麻醉医师肯定会心慌。”为了不影响手术作用,李立新强忍疼痛在手术室站了3个小时,直到手术顺畅完结。
出了手术室后,李立新已是满脸惨白。当全国午,他被确诊为阑尾炎。因为病情严峻,急需手术,不肯给当地添麻烦的他在得到上级同意后,回到株洲承受了阑尾切除手术。
榜首例高危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榜首例妇科腔镜微创手术……这几年,李立新和搭档以技能帮扶为抓手,创始了多个扎囊县人民医院的榜首,填补了数个技能空白。
他被藏民称为“安吉拉”
藏语里,医师的称号是“安吉拉”,好像英语里“天使”(Angel)的谐音。在那片雪域高原,李立新常常被那里憨厚的藏民感动。
上一年6月,一名29岁的藏族女子因患有胆结石伴胆囊炎前来就医。通过会诊,李立新为其进行腹腔镜手术。
一全国班后,一名60岁的藏族大妈拦住了他,硬塞给他6个新鲜的马铃薯,口里说道:“安吉拉,谢谢你!”
本来,那名大妈是藏族女子的母亲,其女儿恢复出院后,特意前来称谢。
“咱们下乡义诊时,常常有藏族阿妈给咱们炒马铃薯、炖马铃薯,在藏民眼中,这是最好的待客菜。”李立新说。
现在,在当地乃至邻县,越来越多的藏民会景仰来找“株洲的专家”。关于李立新和搭档而言,“这是最大的奖励,也是前行的动力。”
微讯:株洲日报 刘 琼 校正:工作开展科 王家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