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公益之声公益正文

中国近代地方戏曲剧本丛刊第二辑出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09-03 00:56:39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我国近代当地戏剧剧本丛刊》

第二辑

王文章 主编 刘文峰 副主编

精装 16 开,86 册

学苑出书社2019年6月出书

前语

我国戏剧艺术源源不绝,自西周俳优诙谐、汉角抵戏,到唐代从军戏、宋杂剧、金诸宫调、金院本至元杂剧,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古代戏剧艺术。逮至清代,臻于顶峰,特别是乾嘉时期,昆、弋并起,乱弹勃兴,比如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腔,总称“乱弹”,一扫清初曾经昆腔独霸的局势,一时刻花部雅部各争其妍。如秦腔魏长生乾隆四十四年(1779)《滚楼》茂盛于时。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京剧诞生,“同光十三绝”领一代风流,当地戏剧现出生气勃勃,花雅辉映。同光以降,内廷供奉,内府承应,声势浩大,演员艺事,京昆花雅,当地戏剧,争奇斗艳,盛极一时。民国初年起,当地戏剧又迎来了一个剧种纷乱、目不胜数的新局势。一时刻京剧称霸,昆剧称雅,当地戏剧、民间戏剧交相辉映。总览近代戏剧,剧本文献浩如烟海,声腔剧种不啻数百,书铺书坊树立丛杂,耗资耗时各趋所好,各种抄本、刻本、坊刻本、石印本、影印本不行胜计。这批文献形状较多,保藏涣散,收集不易,难以窥豹。本丛刊的修改便是对清中晚期至民国初近代当地戏剧文献的全面收拾,以求为戏剧研讨者、爱好者供给榜首手的文献材料,是研讨近代戏剧的一项重要作业。

《我国近代当地戏剧剧本丛刊》录入弋腔、梆子腔、川剧、粤剧、湘剧、汉剧、豫剧、评剧、江浙诸腔、福建诸腔、影戏等近代剧本的刻本抄本等。将弋腔、皮黄、京剧部分作为榜首辑,占总卷数三分之一卷帙;将河北梆子、河南梆子、梆子腔、秦腔、柳子戏、洋腔、京剧、豫剧等作为第二辑,占三分之一卷帙;川剧、粤剧、湘剧、汉剧、评剧、江浙诸腔、福建诸腔、影戏等部分作为第三辑,占三分之一卷帙。

榜首辑:包含弋腔、皮黄、京剧共1164种,其间弋腔394种、皮黄51种、京剧719种(抄本549种、刻本170种)。录入了自清中期至近代的弋腔、皮黄、京剧各种戏剧抄本、刻本、石印本等,这一时期花雅竞赛,京剧从乱弹、皮黄逐步演化为京剧,其剧本内容正反映了这一演化进程。在剧本方式上,唱本、唱词、戏谱、角分本等等都有,也反映了其时舞台表演的全貌。

《我国近代当地戏剧剧本丛刊》(榜首辑)

精装70册,16开

学苑出书社2017年出书

第二辑:包含河北梆子、河南梆子、梆子腔、秦腔、柳子戏、洋腔、京剧、豫剧等各当地剧种。首要为清末、民国年间老演员的传抄本、坊间刻本、流转本、文人案头观赏本,以及反映各剧种前期开展情况的剧本文献,有一些乃至是清末以来绝无仅有的史料文献。1949年后,通过“戏改”,一批旧剧本业已通过后人之手修改修饰,参加新的内容和理念。这批特别时期的剧本特别具有史料参阅含义。

第三辑:包含江浙诸腔、福建诸腔、影戏等。清末民国时期,东南区域商业昌盛,民间戏剧音乐曲艺蓬勃开展,地域约束、方言约束使得这个区域的艺术方式彼此独立又交互影响,以至于在方式和内容上彼此学习彼此交融,在这个根底上产生了一些新式剧种,如沪剧、越剧、黄梅戏等。又如,福建莆田升天一代盛行的戏剧剧种莆仙戏、高甲戏等,大多保留了明代乃至更早一些时期的戏剧形状,是戏剧史的活化石。在许多以班社为单位的表演活动中,留存了一批宝贵的纸本剧本,都是演员和稍有文明的班社中成员传抄、改编,供表演运用的簿本,端赖长辈研讨家梅兰芳、程砚秋、傅惜华、杜颖陶、齐如山等人收集收拾,才得以传流人间。这批文献也是很有价值的,咱们将对这批文献进行收拾收集、排比判定作业,终究,分出一批近代时期当地剧种的文学本和表演本。(待出书)

编纂《我国近代当地戏剧剧本丛刊》的作业是由我国艺术研讨院戏剧研讨所、图书馆承当的。我国艺术研讨院是国内仅有官办的艺术科学研讨的最高组织,具有一大批国内外闻名的专家学者,在老一辈大师张庚先生带领下,二十世纪下半叶,做出过不菲的成果,《我国戏剧通史》《我国戏剧通论》《我国戏剧志》的出书,完成了“鼎足之势”的戏剧史论研讨结构。

《傅惜华藏古本小说丛刊》

主编 王文章 副主编 刘文峰

精装301册,大32开

学苑出书社 出书

近年来,王文章院长主编的《昆曲大典》《京剧大典》《傅惜华藏古典戏剧珍本丛刊》《傅惜华藏戏剧曲谱身段谱丛刊》都是大型戏剧文献集成丛书,影响很大。我国艺术研讨院图书馆现藏一大批宝贵戏剧纸本文献,其间包含傅惜华“碧蕖馆”藏书、梅兰芳“缀玉轩”藏书、程砚秋“玉霜簃”藏书、齐如山“百舍斋”藏书,及近代戏剧研讨家郑骞、路工、杜颖陶藏书。还有清代耿宦官藏戏剧抄本、怀宁曹氏藏戏剧抄本,京都“百本张”“聚卷堂”许多书铺抄本刻本,当地两湖两广江浙一带书铺当地戏剧剧本刻本等,其间有许多的近代当地戏剧剧本纸本文献。在此根底上,编委会竭尽所能地网罗全国各公私保藏组织的近代当地戏剧文献,查重比对,爬梳收拾,力求做到尽量全面、体系地展现我国近代当地戏剧的全貌。

到现在,近代当地戏剧剧本集成丛刊性的出书物,尚属空白,所以,咱们编纂这部丛刊,既有立异先导含义,又有丰厚史料价值。这部丛刊将是各个大中型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海内外研讨组织的研讨教育必备文献,也将推进海内外近代我国戏剧理论的研讨作业。

编者

2018年8月

专家正在进行版别判定

修改阐明

本辑包含河北梆子、河南梆子、梆子腔、秦腔、柳子戏、洋腔、部分京剧和豫剧,包含抄本、刻本、石印本、铅印本和油印本,合计945种。河北梆子八五种,其间抄本45种,刻本40种;河南梆子37种,皆为石印本;梆子腔126种,其间抄本16种,刻本110种;秦腔243种,其间抄本5种,刻本85种,石印本153种;柳子戏36种,皆为抄本;洋腔12种,皆为抄本;京剧229种,其间抄本107种,刻本55种,铅印本53种,油印本14种;豫剧177种,其间刻本101种,石印本76种。

梆子腔因以硬木梆子击节为特征而得名。源于明末的西秦腔,是戏剧中最早选用板式改变结构的声腔。西秦腔与各当地言和民间音乐交融,逐步衍生开展成梆子腔支系,其间前史最悠长、影响较广的是陕西同州梆子和山西蒲州梆子(今为蒲剧)。之后又有秦腔、汉调桄桄、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河北梆子等。

二辑中一些梆子腔戏本因为不能精确判别其所属的支系,因而统称为梆子腔。梆子腔录入各式刻本16种,抄本111种,均为清抄本。最早的《(洞庭补充)蝴蝶杯》抄于光绪十七年(1891),而最早的刻本《太山图》(前后折三十三回)刻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其间,抄本《(全本)双凤缘》现存二、三、震、巽、离、坤六本。这种既有数字又引进八卦编册号的清抄本,实属稀有。《(全本)双凤缘》详细时代无从考证,舞台上亦不见其踪,所存六本,极为宝贵。

二辑中录入的秦腔自秦汉发端,是适当陈旧的剧种,可谓我国戏剧的开山祖师。秦腔因其盛行区域的不同,演化成不同的门户,各路秦腔因受各当地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不同。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这个时期,全国许多当地都有秦腔班社,仅西安一地就有36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双寨班、秀丽班等。秦腔所演的剧目数以万计,传统剧目大多出自民间文人之手,体裁广泛,内容纷乱。因时代长远,佚散颇多,据原陕西省剧目作业室(现省艺术研讨所)1958年发掘收拾的计算,仅存约3000多本。这些剧目首要以反映前史事件的悲惨剧、正剧居多,体现民间日子、婚姻爱情的剧目也占有必定份额。前史剧多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豪传奇或悲惨剧故事,其间三国戏有108个,杨家将戏有85个。其他体裁还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辛亥革命后,西安易俗社三十多位剧作家共修改出了550个剧本,其间孙仁玉、范紫东、高培支、李桐轩、李约祉五人成果最高。这些剧目中,《三回头》《三滴血》《夺锦楼》《双锦衣》《软玉屏》《柜中缘》《小姑贤》《庚娘传》《韩宝英》等成为常常演出的保留剧目。本辑录入的秦腔,最早的刻本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佚名撰的《讨荆州》,大部分是清末民国间西安德华书局的刻本和石印本,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秦腔撒播的全体相貌。

西有梆子腔,东有柳子戏。柳子戏是我国戏剧四大陈旧剧种之一,又叫“弦子戏”,由元明以来盛行于中原区域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来,在清代中叶盛极一时。柳子戏记录在案的传统剧目二百余出,音乐唱腔曲牌六百余支。这一剧种既有北曲豪宕粗暴的风格,又有南戏含蓄细腻的特征。本辑录入柳子戏36种,均为清抄本。多以杂集方式呈现,内含多出戏目,或全折或角分本。

洋腔,清代道咸今后呈现的一种戏剧声腔称谓,是皮黄腔杂糅其他戏剧音乐元素组成的混合声腔体系。从戏剧音乐的结构方式来看,首要选用的是板式改变结构,即以一首乐曲为根底,运用各种节拍方式(俗称板式),将这首乐曲做种种不同的变奏开展,归于单曲体结构方式。板式音乐唱词的根本格局是七字句和十字句,节奏规整,在衬字的运用上也更为自在。板式音乐可以灵敏地运用原板(二四拍)、慢板(四四拍)、流水(一四拍)、二六、散板、倒板、摇板等多种节拍方式,可以充分运用节奏的改变体现戏剧对立抵触,烘托剧中人情感崎岖。如《式歌且舞》会集《战长沙》一折,倒板接“楚汉相争数十载,王莽起意篡龙台。光武中兴国号改,五百年前结下来”。其内容既有传统剧目,如《芦花河》《回朝》《祭塔》《高平关》等;也有传奇故事,如《采仙桥》《吟诗》等。洋腔前史渊源待考,但从剧目上看,它并未脱离近代梆子体系、皮黄体系,抑或是当地小戏体系的开展头绪。值得注重的是这些剧本刊刻抄写时刻较早,有必定戏剧史研讨的标本价值。

二辑中京剧录入了一些百本张、别墅堂的抄本以及一批旧抄本,也录入了一批一辑中未录入的清末民国聚魁堂等有堂号的刻本。自民国四年(1915)以来连续出书的《戏考》内容详备,故编成后甚受京剧界人士及观众欢迎。这以后所编各种京剧戏考,名目繁多,大多仿此书编制或罗致此书材料。故此次二辑将之录入,包含京剧(包含部分昆剧、梆子)剧本单出五百多出,大多为传统剧目,作为一种著录检索。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根底上不断承继、变革和立异开展起来的,已经成为我国榜首大当地剧种。此次录入刻本和石印本176种,时刻跨度自光绪六年(1880)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包含广兴德、上海光华书局等的一批刻本,以及韵文堂、济玉堂等的一大批石印本。

本书一切戏剧皆按剧种编列,每种剧种下以抄本、刻本、石印本、油印本为顺序排列,其下再按时代排序。在目录中别离著录剧名、卷数、著者、时代,以利于读者运用。

编委会

2019年4月

学苑出书社 | Book_001

版权协作、投稿

请联络邮箱xueyuanwd1127@163.com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