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一年,咱们美好满满(2019年终特别策划)
中心经济作业会议提出,保证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底子日子得到有用保证和改进。要发挥政府效果保底子,重视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做好要害时点、困难人群的底子日子保证。近年来,民生保证水平不断的进步,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7个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今日,咱们记叙7个普通人的年度故事,听他们说说这一年来的取得感、美好感、安全感。
——编 者
幼有所育
孩子迈过入园坎
本报记者 王昊男
一夜的雪,远山已白。就坡而修的水泥路止境,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早上7点半按时呈现。在他们面前,一座簇新的三层小楼,描着颜色带着温度。望着它,28岁的张佳虹很是心安,“由于‘桃子’说,她喜爱这个幼儿园。”
回想一年前,女儿“桃子”刚满两岁,张佳虹还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快乐里。但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张佳虹发愁了。
“入园难,入好园更难。”在这个坐落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名为“温泉”的京郊小镇,学前教育曾经是一道迈不曩昔的坎。
改变来得很快。2018年3月,海淀区委区政府审议通过了《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方案》,以破解“入园难”,扩增普惠性学前学位为中心任务。温泉镇由此获益。
“这个当地原是个旧的印刷厂,镇里出地又出钱,盖起了这座三层楼,2018年12月开的园。”北京市海淀区立新幼儿园温泉分园院长历春香介绍,新园由区教委托付承办,优先满足温泉镇7个自然村的孩子。“‘桃子’便是第一批入园的孩子。”
绘画室、图书室、洁净整齐的专用厨房……各种设备和活动场所,园内一应俱全。“现在开了9个班,在园儿童260名。”历春香说,“方案是18个班,会逐渐扩展。”
2019年海淀区教委通过揭露招聘、社会招聘、外区调入、本区调整等多渠道引入幼教教师,并从道德、学历、职称、专业、才能归纳把关。
“入园后,孩子改变很大,现在每次洗完手,她都要说‘谢谢小水滴’。”张佳虹说,“孩子说这些都是教师教的,让他们从小就要懂得感恩。”
学有所教
村小一年一个样
本报记者 孙超
登云寨,村如其名,是间隔湖南省泸溪县城最远,海拔也最高的当地。合水镇踏虎学区登云寨教学点,是泸溪县138所村庄教学点、54个“一人校”中的一个。
53岁的杨文清是这儿仅有的教师。2019年是她在这个教学点的第十个年头。上课时,她在两个教室里来回络绎。下课时,她是安全员。正午,她看着孩子们吃好饭,睡好觉。一个人从早上9点管到下午4点半,一刻不得歇。
现在,杨文清现已获评副高职称。这样高职称的小学教师,全县也不多。她说,县里把每年80%的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目标分配到村庄校园。2017年全县有两个职称名额,报上去的4个人,全都是和她相同的村庄教师。
算算2019年的薪酬,杨文清十分满足。在泸溪县,越是偏远地区的教师,收入也越高。曩昔村小教师待遇低,被逼一手扛锄头种田、一手拿粉笔教课的现象,在县里再也不存在了。除了底子薪酬每月5700多元外,像她这样在教学点任教的村小教师,每月还有1400元补助。除此之外,班主任每月补助300元,交通补助每年1000元。绩效奖赏参照当地公务员规范……“2019年假如查核合格,我能拿到手的总收入,应该有10万左右,比城里相同教龄的教师还高不少。”
2019年,登云寨教学点翻修了围墙,排除了厕所的安全危险危险,新修了大门口的水泥台阶。登云寨的办学硬件,一年更比一年好。
病有所医
医院服务送上门
本报记者 徐靖
“吴大叔,您父亲这阵子恢复得不错,气候好的时分,能够让老爷子晒晒太阳……”近来,在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新城社区吴其再的家中,前来巡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王士军,一边给卧病在床的白叟替换导尿管,一边叮咛站在一旁的吴其再。
吴其再的父亲张元水本年95岁,中风多年且有冠心病史,两个月前又患上急性尿潴留,尽管病发第一时间去了医院救治,但出院后,日子不能自理,长时间卧床不起。既要照料家务,又要照料垂暮的老父亲,家里的重担一会儿悉数压给了吴其再两口子。
“之前还能敷衍过来,但自从父亲卧床后,身边离不了人,多少让咱们有些措手不及。家里经济吃不消不说,每次去医院替换导尿管,是最头疼的作业。”一到替换导尿管的时分,吴其再就要大费周折,先是喊上救护车,然后到医院排队挂号,等候就诊,一趟下来往往便是大半天。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了“家庭病床”服务。
他说的“家庭病床”,是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家庭签约医师的基础上,把医疗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的一个新探究,为的便是让患者在家中能够享用和医院相同的医疗。有个什么小病小情的,直接打电话给社区服务中心的主治医师,几分钟就能上门。并且,曾经假如去医院替换导尿管,加上救护车的费用,一次下来少则几百元;而“家庭病床”服务,包含材料费和上门费在内,总共也就70元,巡诊费还全免。
“自从‘家庭病床’服务来到家里今后,是省时省力又省钱。”吴其再说,“家庭病床”能够实实在在处理社区居民的部分就医需求,把病床“搬进”了家里,也暖到了心里。
住有所居
老付县城安新家
本报记者 程焕
付相能一觉睡到了7点。不慌不忙起床,老付帮孙女洗完脸、梳好头,带她吃碗羊肉粉,8点前按时送到幼儿园。能这样沉着,只因半年前搬了新家,没几步便是幼儿园。
“就冲这一点,这儿要比老家好。”上一年,孙女开端上学,老付天不亮就出门,把孩子背到15公里外的镇上幼儿园,回家仓促吃个午饭,就得去接孙女了。每天步行往复要花费12小时,老付只坚持了半个月。“跑不动了,只好在镇上租间民房歇脚。”
贵州习水县桃林镇兴隆村是一个坐落在山中的贫困村,老付在那里日子了53年。
“房子比我小不了几岁,每间屋也就够塞下张床。”在老木房里送走了爸爸妈妈和妻子,老付单独把3个儿女拉扯大。木板墙得用牛皮纸糊住裂缝,青瓦房顶年久失修,风雨稍强烈点,房子就招架不住。
儿子在外打工时谈的目标,回来过了两个春节后,扔下两岁的孩子就走了。
老付疼爱孙女,而房子问题令他忧心:刮风怕顶上掉瓦片,下雨怕床上长霉菌。“孩子一天天长大,上个学太折磨人,只怨咱们住在了大山里。”
“美好来得太忽然,我做梦都在笑。”2019年6月18日,是老付永生难忘的日子。县里展开易地扶贫搬迁作业,将他家归入搬迁目标,老付一家在县城分到了一套新房,80平方米,三室一厅带厨卫。
“煮饭用燃气,洗澡有热水,刮风下雨都不影响,住高楼便是舒适。”最让老付欣喜的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就在周边,孙女再也不用为上学遭罪了。
到县城落户后不久,儿媳妇过来住了一段时间,儿子和她在谈复合的事。“孩子需求一个妈,有房有家才叫满足。”老付期盼着一家人提前团圆。
劳有所得
工厂开到家门口
本报记者 蒋云龙
住进公租房的快乐劲儿还没过,发愁的事儿又涌上了孙利的心头。
孙利住的,是重庆最大的公租房社区之一——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公租房小区离我曩昔上班的当地比较远。我总得5点半就起床去赶公交车,回家得晚上七八点了。但是,现在孩子上学了,像曾经那样上班太费力,底子没时间接送孩子。”她的愁,许多“宝妈”街坊也都有感触。她们想找一个“不耽搁接送孩子”的活儿,但对一没文化二没技术的她们来说,这样的作业,不好找。
“有人恶作剧说,要是社区里有工厂就好了。咱们听了觉得有道理,这个能够有。”社区作业人员李焱说。为此,社区干部们到邻近企业上门访问,和4家出产的悉数进程无污染无噪音的企业签了约。社区给场所,企业供质料,“宝妈”们通过培训后灵敏上班,按件计酬。
孙利不愁了,早上把孩子送到校园,再到社区的“巧手梦工坊”上班。家里有急事随时能回去。下午4点多,孩子放学了找过来,两人一同回家。“既能顾家又能赚钱,旺季一个月也挣过4000多块钱。”孙利挺满足。在“巧手梦工坊”里,300多名“宝妈”完成家门口作业,月增收1000元—5000元不等。与此同时,社区还腾挪了1000平方米,建了条自主创业一条街,名叫“创业苗圃”。
“‘巧手梦工坊’处理居家作业问题,‘创业苗圃’处理居家创业问题,咱们还推出了‘作业超市’,为一切居民供给就近作业的岗位,协助了2000多人作业。”社区党委书记周培全说。
老有所养
老年公寓助恢复
本报记者 叶传增
云南昆明市官渡区的柏寿老年公寓六甲康养中心,李淑英正和护工玩接球游戏。“33、34、35……”她边玩边给自己计数。
“李奶奶但是这儿的‘运动健将’,一口气能接50个呢!”护工严梅芳接过李淑英抛回的球,向她比了个大拇指。
李淑英面色光润,这位端倪慈祥、洁净利落的白叟,已有96岁高龄了。2018年年头,李淑英上厕所时不小心滑倒,致左肩骨折。住院医治期间,她并发肺部感染,屡次住进ICU。“病危通知书下了两次。”三女儿张令晖坦言,家里乃至做了最坏的计划。
术后,李淑英的病况趋于稳定,但后期的恢复医治作业仍然深重。李淑英膝下有5个子女,之前轮流在各家住。“每次搬迁,白叟受罪,家人劳累。”张令晖兄妹商议后以为,医养结合的养老公寓最适合李淑英的身体状况。
2018年5月,李淑英住进了柏寿老年公寓六甲康养中心。康养中心配有专业的医师、恢复师和护理员团队,集“医、康、养”于一体。负责人于海介绍,该中心住了40个白叟,平均年纪82岁。
“四肢没力气,吞咽功用差,喝水都会呛到,精力状况很差。”恢复师李冬梅对初见李淑英的情形浮光掠影。李冬梅先对她做四肢的肌力练习,有必定恢复后,再搀扶着做站立练习。这期间,护工对李淑英精心照料,每天都要给她换床布、被罩,坚持整齐。
通过近一年的恢复,本年5月,李淑英能够扶着助行架独立行走。“我妈现在不光身体好,精力也足!”张令晖说。
李淑英喜爱歌唱,现场为我们唱了一段《洪湖水浪打浪》。她歌声洪亮,脸上洋溢着美好的笑脸。
弱有所扶
小信姑娘心里甜
本报记者 毕京津
河南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重度残疾人会集托养中心的信娅娟,身患严峻类风湿,被定为一级残疾。2018年4月她刚来托养中心时,脚步趔趄,双腿发软,经常被门槛绊倒。调理大半年,走得实了,门槛抬脚也能跨曩昔,但是心中的坎还挡着她。
信娅娟29岁了,心里也巴望成个家,但由于自己身体有残疾,忧虑给对方添连累,一向没有迈出找目标这一步。信娅娟在托养中心陪残疾白叟下棋,教智力残疾儿童作画,她对待我们真挚而尽心,区残联理事长胡军把她当女儿看。
非得帮她迈过心里这道坎,胡军想。2018底,胡军推荐信娅娟代表河南省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常识竞赛。信娅娟认识了左臂截肢却活跃协助社区残疾人的室友“特姐”、坐着轮椅畅游全国的王姑娘等活跃向上的残疾朋友,她的心里恍然大悟,“本来日子也能这样多姿多彩!”
拿了三等奖回来的她对日子更有决心,也勇于走出去,逛逛外面的大世界。
看到好闺女心思状况的改进,胡军乐在心里,不断鼓舞信娅娟,也热心穿针引线。2019年4月,胡军托朋友介绍了做仓库管理员的帅小伙吕帅。打听到当地的吕帅直接找上门,俩人就在托养中心周围的小饭馆见了面。“大不了你坐了轮椅,我推着你想上哪上哪嘛!”吕帅对她的残疾并不介意。两个人很来电。几个月之后,他们举办了婚礼。
谈起2019年的改变,信娅娟说:“想不到自己能成婚!感谢胡理事长,感谢托养中心的一切人,是他们帮我迈过了人生的坎。”她表明要继续在这儿服务下去。
绘 图:蔡华伟 张丹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