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公益之声公益正文

特产尼山砚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0-01-01 06:02:19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尼山砚,中国名砚之一,因其石产于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而得名。它是曲阜独有的优异传统工艺品,世代相传连绵至今。为鲁砚重要品种之一,与楷木雕琢、碑本一同被称为“曲阜三宝”。 乾隆时县志中,就有出产尼山砚的记载。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斑纹,石面细腻,抚之生润。制造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尼山砚古拙大方,一方砚石,巧用天然,略加装点,情味盎然,深受国内外用者的喜欢。

“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其讳,故易名“尼山”。据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戴光编修的《邹县地舆志》载:“尼丘山去城东60里,在鲁源社、鲁源村。昔启圣王夫人颜氏祷于此,而生孔子者也,其山五峰连峙,中峰之麓有孔子庙”。志书中并把尼山列为古邹十六景之一“尼山毓圣”。其时文人顾俊曾题诗颂之“天地拓荒本无心,邹鲁合邦毓秀深……”《舆地志》亦有记载:“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其山并不甚巨大,海拔仅340多米。由于孔夫子出生于此山,才得以名扬海内外。尼山风景秀丽,五峰连峙,其山形五峰耸峙,尼山傲居其间,故有尼山五老峰之名。“群山环峙插层天,五老峰高瑞气连。”这是古人描述尼山的真实写照。汉代《纬书》所称“五老降庭”殆由此彼此附会而来。尼山的五老峰、鲁源林、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合称为“尼山八景”。

清乾隆《曲阜县志》:“尼山之石,文理精腻,质坚色黄,可认为砚······”尼山砚在规划制造上根据鲁砚“巧夺天工,俭朴大方”的方法,构成“粗中有细,细中含粗,运用天然,加以装点,以求意境”的共同艺术风格。制造流程与工艺主要有:选料、规划、雕琢、刻砚铭和维护等工序。其形式多样、品种繁复,计有松花砚、古柏砚、竹节砚等数十种。尼山砚石,石质精腻,抚之生润,色呈柑黄,上有疏密不匀的青黑色松斑纹。多附铭文,铭文多出自儒家经典。制成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多使用料石的天然形状,雕制砚床,使用天然石纹雕琢装修,造型古拙大方,砚台色泽鲜明,极具实用价值和保藏价值。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