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公益之声公益正文

淮安篇:盱眙县茶场体验“点穴式”扶贫 涟水“互助医疗”解因病致贫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07-30 16:30:38 来源:自媒体 作者:人民网

原标题:淮安篇:盱眙县茶场体验“点穴式”扶贫 涟水“互助医疗”解因病致贫难题

  编者按: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冲刺之年。作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江苏全省尚有57万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97个村集体收入低于18万元的省定经济薄弱村未脱贫。“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攻坚战,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6月10日,江苏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始终保持攻坚状态,一鼓作气、善作善成,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努力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7月29日至8月2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牵头,人民网记者将用5天时间行走苏北5市9县,记录当地的扶贫努力和脱贫足迹。

7月29日(周一),江苏脱贫攻坚战主题采访第一站淮安盱眙,天气晴热。

一大早,室外温度就飙到了30多度,这座有“龙虾之都”之称的城市主干道上,雾炮车不停地向空中喷射水雾。

小龙虾是当地众所周知的富民产业,不过此行的主角是茶叶。由县城向东南驱车30公里,50分钟后到达黄花塘镇的盱眙县茶场,茶场党支部书记杨正国已经等候多时。接下来,让我们跟着他的引导来了解茶场的“点穴式”扶贫做法。

茶园里的“点穴式”扶贫

盱眙县茶场建于1958年,是江苏省唯一没有改制的国有茶场,占地面积5800亩,总人口1500余人,在职职工180余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96人,已有22户76人脱贫,68岁的司业科就是其中之一。

上午10点,记者见到了正在茶园里忙碌的司业科,汗水沿着皱纹从脸上滑下,滴在他的蓝色工作服上,“在茶园里干活不能穿太薄,要不会晒脱皮。”

这是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老司家中5口人,儿子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丧失劳动能力,儿媳患有心脏类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过去,全家依靠8亩茶园和4亩农田不足4000元的年收入艰难过活。2018年,他们家一举成功脱了贫。茶园还是原来的茶园,种茶的也还是原来的人,是什么让他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茶场党支部书记杨正国告诉记者,多年来盱眙茶场一直以单一的绿茶生产为主导产业,由于管理不善、设备落后以及市场因素影响,经营举步维艰,茶园面积由原先的2800亩下降为1440亩,销售额也从2008年的350万元下降为2018年的120万元,转机来自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的结对帮扶。

去年6月至今,江苏省电力公司先后投入400余万元资金为茶场打造了国内先进、江苏唯一的全自动红茶生产线;为茶场架设了400千伏安公变、200千伏安专变各一台,建设分布式光伏56千瓦、电储能装置50千瓦时,解决了茶场用电难的问题;铺设了数千米的灌溉管道,解决了茶园的灌溉难题。这里茶叶生产过去“靠天吃饭”的落后方式彻底得到改变,茶叶品质也明显提升,司业科过去只能卖到39元/斤的茶叶,去年每斤突破了100元,收入翻了一倍还多。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有着50多年经验的老茶农,司业科还被聘为茶场四队的管理员,享受每年1万元的工资补助。

杨正国说,江苏省电力公司对茶场的扶贫可谓“扶到了点上”,有了精准扶贫的这些“点穴”措施,他们才有能力实施包括茶园锄草施肥等突击性加班工作时给予80-100元/天的劳务补贴、茶场对集体失管茶园进行收回整理后交由司业科等农户管理,全部收益归农户所有等一系列扶贫办法。据了解,江苏省电力公司今年再度加大了对茶场的帮扶力度,将茶场与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结合规划了一个农旅融合产业扶贫带动项目。

茶场所处的黄花塘镇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局曾在此驻扎。作为地处南京“1小时经济圈”的革命老区,黄花塘镇原有在库低收入人口为2392户、6887人。黄花塘镇副镇长卢玉华说,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自被明确为省级“点穴式”扶贫重点单位以来,14家省直单位先后到黄花塘开展调研帮扶,提供政策、资金和项目22个,总投资2.6亿元。其中,民生实事项目6个、基础设施项目13个、产业发展项目3个。随着一系列政策、项目、资金的落地,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2016年全镇脱贫502户1855人,2017年脱贫540户1866人,2018年脱贫630户1877人,剩余未脱贫的720户、1289人将在今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互助医疗”破解因病致贫难题

告别盱眙县茶场,简单用过午饭,记者一行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同属淮安市的涟水县。因为我们得到一个消息,涟水扶贫工作队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一个破解因病致贫的好方法。

下午2:30,记者见到了涟水县委副书记、江苏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队长孙国君。“辛辛苦苦十几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是目前农村地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面临的最大脱贫难题。”还没等记者开口,孙国君便讲起了他们在当地17个行政村试点推行的“互助医疗”。

通过孙国君的讲述,记者了解到这种“互助医疗”的做法是这样的:由帮扶工作队拿出部分引导资金,再动员社会公益机构和村民捐资,共同组建一支类似救助基金的资金平台,并使全体参与的村民共享,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随后,记者来到一个农民安置小区夏成丽家。“去她们家实地看看,你就都明白了。”孙国君说。

夏成丽有两个女儿,大女儿5岁,小女儿3岁。小女儿出生不久就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她抱着“女儿可能自己会好”的侥幸心理等了一年,却发现病性还加重了,这才借了6万元给女儿做了心脏手术。术后通过新农合报销了3万元费用,“剩下的3.2万元,帮扶工作队给报了3万,我们实际只花了2000元不到。”夏成丽所称的帮扶工作队报销部分,就是孙国君所讲以村民互助互济为治理原则,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以诊断路径相关分组为管理工具,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基础上对村民的医疗费用进行再次报销的扶贫方法。

这种“医疗互助”能为帮扶对象解决什么难题?夏成丽说得很直接:如果没有互助医疗,她将至少背负3万元的债务,而对他们这样一个月收入不足5000元的六口之家而言,可能好多年都翻不过身来。

东胡集镇严黄村的建档立卡户黄在甫的妻子今年3月份中风花去医药费5万多元,医保报了4万多元,自付1.2万元,通过“医疗互助”又报了5020元,黄在甫的妻子实际看病只花了5000多元。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红窑镇新灯塔村村民张桂华身上,64岁的张桂华心脏病几十年,因为贫困一直靠保守治疗维持,到今年3月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的情况下不得已借钱做了手术,总共花费11万元,保险报销8万元。7月14日,他收到通知,“互助医疗”帮扶的3万元将在8月10日前打到他的银行卡上。“这就是说我自己没花钱就把多年的病给看好了。” 张桂华说,直到现在他还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据了解,自今年初在涟水县1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试点实施村民医疗互助计划以来,已累计报销受益6097人,用于报销的资金累计达731640元,先后为涟水县27名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开展健康扶贫公益救助行动。孙国君说,下一步,他们将把这项“医疗互助”帮扶措施向纵深试点,拿出引导资金选择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整村推进村民医疗互助计划,通过“村民出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工作队资助一点”筹集资金,把互助平台做大做完善,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持续稳定的健康扶贫局面,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晚上8点,结束在涟水的采访后,记者赶往下一站:盐城市滨海县。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