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本来称《东观帖》,明代王世贞曾保藏,后辗转入清内府。其间曾为董其昌所得,董其昌大为赞扬。
虞世南书此碑成,以墨本进呈唐太宗,太宗把王羲之所佩右军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赐给虞世南。虞世南亲笔写的谢表,宋时曾刻入《群玉堂帖》,已佚。
此碑书法俊朗圆腴,端雅静穆。是初唐碑文中的创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此碑文成之后,"仅拓数十纸赐近臣,不多火烬"(清杨宾《大瓢偶笔》)。
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正书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额篆书"孔子庙堂之碑"六字,为李旦所书。重刻之石今亦不传。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已不多见了。
现在所存精品古拓,仅有清人李宗瀚得元康里于山旧藏本,称为唐拓本。终究为何时所拓,难以确定。此拓本大部是配陕本,其漫漶、损泐之字多是唐本。李宗瀚本有翁方纲考释文字。此拓本有中华书局、文明书局、有正书局以及上海古籍书店、日本二玄社等影印行世,原拓本则已流入日本,藏三井家。
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遒丽清峻,笔致潇洒,字形舒展,雍容大方,沉稳有力,筋骨内含,点画精到,严谨中有放松,潇洒中有晋人韵致。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汉族,越州姚余(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生性寂静寡欲,执着且向学。虽容貌怯弱、弱不胜衣,但性格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尊敬,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
虞世南书法承继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善书,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杰”。唐人李嗣真《书后品》列其书为“上下品”,点评道:“萧散散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
《书断》卷中列其隶、行书为妙品,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
听说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留意坐立姿态和运腕办法。他以为,只需姿态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拙笔,信手拈来也能笔底生花,别出新意。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
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