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像
石涛是我国画坛上的一位奇才。因为他自幼落发为僧,对梵学及禅学有极深的研讨,并在文学、诗词等各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就。在禅学思维的影响下,他的画风别出心裁,翰墨恣肆纵横,超凡脱俗,形形色色,意境苍茫别致,为我国画的开展创始了一派新的意境。他提出“翰墨当随年代”、“我自用我法”的见地,极富禅学思维,并以此痛斥那些凭空捏造、摹仿古人、投机取巧的庸才狂徒。他的绘画艺术成果,对我国画的开展发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还为人所赞誉。
石涛山水立轴画精品
因为石涛通晓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并对禅学有着极高的领悟,因而他得以用禅学思维写出了划年代的画论——《石涛画语录》。这是石涛以超人的学问,一生的探究为我国画的再开展,提出的最为精辟的具有指导性的艺术见地。
石涛 水容侵古岸
好剑!好剑!佩剑之人不知运用,剑逐渐生锈了。国宝!国宝!国人不识,置之不理。成为国宝,正因其价值是国际性的,不限于本国。《石涛画语录》华章不多,却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置之于历史长河,更是国际美术开展史上一颗冠顶明珠。
——吴冠中
一画章榜首
“邃古无法,太朴不散。”
指的是世界初始构成之前的混沌状况,一起暗示了所谓“法”是从“无法”开端的。
石涛 松风草堂
“太朴一散而法立矣。”
这儿说的是有法,文中的“散”字是要害,所谓“散”便是法,是为了打破邃古无法的这个混沌状况,而发生的条件,佛理称之为“缘起”。
“法於何立?立於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
石涛 古木垂荫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石涛 溪岸幽居
“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夫画从于心者也……”
石涛 溪桥野色
了法章第二
“规则者方圆之极则也,六合者规则之运转也。”
石涛 南山为寿
“世知有规则而不知夫乾旋坤转之义,此六合之缚人於法。”
石涛 松风涧水图
“人之役法於蒙,虽攘先天后天之法,终不得其理之所存,所以有是法不能了者,反为法障之也。”
石涛 松山茅屋
“古今法障不了,由一画之理不明。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画从心画而障自远矣。”
石涛 松溪草屋
改变章第三
“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因循守旧者,是识拘之也。”
石涛 松荫研读图
“识拘于似则不广,故正人惟借古以开今。”
为法障所迷之人,视野狭隘而不开阔,故此,只要凭借古人所说的道理,来开示今人。在这儿,石涛所指的古人即释迦牟尼佛。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又曰: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
石涛 霜林扶杖图
“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工於化。夫画全国之大法也。”
石涛 山水
尊受章第四
“受与识,先受然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
石涛 山水
“古今至明之士,籍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不过一事之能,其小受小识也。未能识一画之权扩而大之也。”
石涛 山水
“一画含万物於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形成,此其所以受也。”
石涛 寒泉云深图
“然贵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
石涛 莲花峰图
“得其画而不化,自缚也。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之。”
石涛 松泉幽居
“强而用之,无间於外,无息於内。易曰:天行健,正人以自强不息,此乃所以尊受之也。”
石涛 仿倪瓚秋山幽居圖
氤氲章第七
“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
石涛 黄山紫玉屏图
“得翰墨之会,解氤氲之分,作辟混沌之手。传诸古今,独树一帜,是皆智得之也。”
石涛 寒山石径图
“不行雕凿,不行板腐,不行沉泥,不行牵连,不行脱节,不行无理。在于墨海中立精力,笔锋下决出日子,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亮。”
石涛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盖以运夫墨,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脱胎也。”
石涛 江上望南岳
“自以一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氤氲,全国之能事毕矣。”
石涛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