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林墓地的考古发现弥补了曾国春秋中期的空白,对完善曾国世系及研讨春秋中期诸侯墓葬形制、礼器组合等相关问题供给了详尽的材料。
▲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墓葬总平面图
▲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滤波图
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坐落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东城办事处文峰社区,墓地坐落一座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00米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岗地上,地形高出四周约3~5米。2018年3月~2019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同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随州博物馆和曾都区考古队组成枣树林联合考古队对墓地已勘探发现的86座春秋曾国墓葬及4座马坑、5座车坑进行考古开掘,取得了重要收成。
开掘收成
▲M81(曾叔孙湛)正射印象
▲M110(曾叔孙湛夫人)正射印象
▲M168椁室正射印象
▲M169椁室正射印象
▲M190(曾公求)椁室正射印象
▲M191(曾夫人渔)椁室正射印象
枣树林墓地是春秋中、晚期的曾国贵族墓地,与近年开掘的文峰塔墓地均归于义地岗墓群,后者是一处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曾国贵族墓地,发现有曾侯、曾侯、曾侯丙等曾侯墓葬。枣树林墓地按曾侯及其夫人墓、高等级贵族墓和低等级贵族墓可分为5座带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大型墓、19座中型墓、62座小型墓,墓葬均为东西向,约为110°~120°之间,大、中型墓葬多为一椁重棺,小型墓均为一椁一棺。其间5座大型墓分三组由北及南摆放,每组结构布局一起为夫人墓居最北,曾侯墓居中心,曾侯隶属马坑和车坑别离葬在南部的东、西两边,中、小型墓葬散布在大墓外围,呈放射状散布。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别离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各墓均有成组的青铜器铭文能够承认墓主。
▲CK5(曾公求)车坑出土神人驭龙双通车构件
▲CK5(曾公求)车坑正射印象
▲K7(曾公求)马坑正射印象
车坑和马坑分设,马坑内葬马数量不等,多者20余匹,少者仅几匹,马均为杀身后掩埋。车坑葬车数量多者10余辆,少者几辆,车结构完好,部分车、车器、车饰形制一起,为考古出土的同时期遗存中初次发现。
▲M81(曾叔孙湛)器物组合
▲M110(曾叔孙湛夫人墓)器物组合
▲M168(曾侯宝)礼乐器组合
▲M169(芈加)铜缶铭文照
▲M190(曾公求)出土铜器组合照
▲M190(曾公求)礼器组合
▲M191(曾夫人渔)铜鬲铭文照
▲M191(曾夫人渔)铜簋 铭文
▲M191(曾夫人渔)铜礼器组合
墓地出土铜器2000余件,其间礼器近600件。大型墓曾侯及夫人墓常见青铜礼器组合为鼎、簋、鬲、壶、簠、盘、匜、缶、钅和。三位曾侯及曾侯宝夫人芈加墓均出土了编钟:曾公求编钟34件,其间镈钟4件、甬钟17件、钮钟13件;曾侯宝编钟被盗仅存15件,其间镈钟2件、甬钟13件;芈加墓编钟被盗仅剩钮钟19件;曾侯得编钟20件,其间镈钟4件、甬钟16件。中型墓礼器组合有两种:鼎、簋、鬲、壶、簠、盘、匜和鼎、盏、簋、鬲、壶、簠、盘、匜,后者新出器种盏。如M81礼器组合为5鼎、4簋、5鬲、2壶、2簠,其间5鼎有2盖鼎和3个列鼎组成;M92礼器组合为随葬组合为5鼎、4簋、5鬲、2壶、2簠,其间5鼎有2盖鼎和3个升鼎组成,同一墓葬有两种不同文明要素的铜鼎,可能与春秋中期曾国文明要素由受宗周文明到受楚文明影响的改变相相关。小型墓的礼器组合为鼎、壶、簠、盘、匜,和鼎、盂、盘、匜。组合的不同,可能与墓葬的迟早有较大的相关,如墓地北部时代较早的小型墓葬礼器组合多为鼎、盂、盘、匜,墓地南部时代较晚的小型墓葬礼器组合多为鼎、壶、簠、盘、匜。
▲M169(芈加)编钟拓片
▲M169(芈加)编钟组合
▲M190(曾公求)编钟组合
墓地4座大型墓出土88件编钟、60件编磬和1件陶埙,部分中、小墓出土的5个、7个、9个、12个等不同数量组合的小钮钟近70件,是继新郑东周祭祀遗址之后,新发现一批组合完好的音乐考古材料,至此,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乐器八音组合在曾国高等级墓中均有发现。墓地发现铜礼乐器铭文近6000余字(暂未祛锈,据不完全统计),是迄今考古发现最大的一批金文材料,其间曾公求单件镈钟铭文达312字,为春秋时期铜器单件铭文最长铜器。部分曾侯墓葬保存较好,在现场文物维护措施和多学科协作的支持下,周代封君墓葬棺椁结构得以较完好呈现。很多保存较好的春秋中期漆木器,如豆、爼、瓒、彩绘钟架和磬架、武器柲杆、绕线棒、盾等,均得到了较完好的提取和很好的维护。清理出的漆木瓒和铜壶在墓中成组呈现,对研讨曾国漆木工艺及礼器准则的开展演化供给了新视角。
学术含义
曾国在西周前期立国到战国中期消亡前史进程中尚存缺环,枣树林墓地的考古发现弥补了曾国春秋中期的空白。墓地与近年发现的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苏家垄等遗址与墓地,一起构建了周代封国中考古学文明序列最为完好明晰的曾国前史开展头绪,树立了中国南边周代青铜文明的标尺。枣树林墓地考古发现在曾国甚至周代考古范畴具有重大含义。
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以及曾侯得这三组曾侯墓葬在布局和时代上都与墓地南部之前开掘的曾侯、曾侯墓葬相衔接,整个墓地规划有序,墓葬摆放规整,墓葬时代从南至北渐早,表现了周文明墓地特征和曾国葬制的传统。这三组侯级墓葬,是通过科学考古开掘、棺椁结构和器物组合等保存最好的春秋中期诸侯级墓葬,填补了不见春秋中期曾侯的空白,对完善曾国世系及研讨春秋中期诸侯墓葬形制、礼器组合等相关问题供给了详尽的材料。
墓地时代较早的墓葬随葬器物形制大体与周原地区附近,较晚的墓葬随葬器物已有很明显的楚文明风格,阐明在春秋中期曾国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改变,中心与当地青铜器的开展革新供给了重要的什物材料。
青铜礼乐器铭文反映了极其丰厚的曾国及周王朝前史文明信息:
1
芈加编钟铭文“帅禹之堵”“以長辝夏”,可与传世豳公盨、秦公簋、叔夷镈的“禹”“夏”铭文相印证,反映了春秋时期不同文明区域对“禹”和“夏”的一起认知,为研讨中华文明来历问题供给了新材料;
2
芈加编钟铭文“余文王之孙,穆之元子,出邦于曾”等,触及曾国是文王之后的新材料,可与曾侯编钟铭文“稷之玄孙”“左右文武”对照,从铭文记载的视点剖析周代从“稷”到“文”“武”的世系,为树立曾国世系供给了最直接重要的铭文材料;
3
曾公求编钟铭文“昭王南行,豫命于曾,咸成我诰,左右有周,赐之用钺,用政(征)南边”,为研讨周王朝开发南土供给了新材料;曾公求编钟铭文“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至于繁阳”等,触及周王朝昭王南行、经略南边等重大前史事件,铭文中部分古地名为研讨周代“金道锡行”等重大学术问题供给了新头绪;
4
曾侯宝夫人芈加铜器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曾公求夫人渔墓出土铜器铭文“唐侯制随侯行鼎”,均充分证明曾即为随,从而为学术界长时间争论不休的“曾随之谜”画上了句号;
5
曾公求夫人渔墓出土“楚王媵渔芈”簠、“唐侯作随侯行鼎”鼎,曾侯宝夫人芈加墓出土 “楚王媵随仲芈加” 缶等铜器,为研讨春秋时期曾、楚、唐三者之间的联系、唐国前史与地望等供给了新头绪;
6
曾公求方壶铭文“曾公求择其吉金用作尊彝宝壶,用享以孝于辞皇祖南公皇考桓叔”中的“皇考桓叔”,可能是前期曾侯,为丰厚曾国世系又供给新的考古文献材料;
7
很多青铜器铭文多有触及曾国家族称谓,如“曾叔”、“曾子”、“曾孙”、“曾叔孙”、“曾叔子”等等,为研讨春秋时期曾国的世系、宗法准则等供给了新的出土文献材料;
8
曾公求编钟铭文中呈现了“玄镠”“黄镈”“鐈膚”等系列宝贵金属材料的称号,对研讨冶金史和材料史具有重大含义;
9
编钟铭文触及较多音乐内容,相关材料正在收拾中。
曾国在西周前期至战国中期的存世阶段,从国君到中小贵族的墓葬、中心区域遗存都有揭穿,曾国成为商周考古中物质文明相貌提醒最为完好、全面的诸侯国。曾国前史从传世文献记载不明,到考古提醒出明晰的国君世系、社会阶层、文明相貌,表现出考古写史的效果和含义。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 北京大学 随州博物馆 曾都区考古队)
修改:韩旭川
审阅:贾发达
转载请在夺目方位注明来历及作者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