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公益之声公益正文

仅有保存较无缺的清代建筑物国家级文物湖北省宜昌天然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0-01-15 14:49:56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天然塔,坐落湖北省宜昌城东南长江北岸,此塔耸峙在江边丘上,俗称"浮屠",邻近一条支流也因之称浮屠河,相传为晋代郭璞旅居夷陵时所建,明废。"郭璞字景纯,晋代河东闻喜(今山西)人,是闻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正因是名人效应,所以天然塔也逐步成为夷陵古城的城标。1962年发布为宜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湖北省政府发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天然塔当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天然塔高,43.35米,砖石迭砌,八棱七层,层层出檐,其下皆有三踩满意斗拱装修。塔室筑有登塔阶梯可顺次在一至七层收支。各层塔室自下而上跟着塔体的收分,逐室缩水面积,各层塔室皆为八角攒顶,采光亮堂。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刚负塔,形象生动,底层塔门面向大江,门额刻“天然塔”三字,边框饰二龙戏珠及云纹图画,门楹刻“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天然塔“取以人为之力,而行天然之事”,建塔岿然耸峙江岸,意在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

明代崇祯末年,大学士文安之(夷陵人,1582-1659)以为原塔塔体低卑,塔宝狭隘,且年久失修,愿大方捐资,把本来小塔拆掉,建一座巨大雄伟的天然塔。在全部准备就绪,行将开工兴修时,崇祯帝自缢与李闯王兵败,清兵骥临宜昌外围,文安之无法只好将建塔事宜中止,急离宜昌赴广西、川东及鄂西各地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最终兵败逃亡异乡,未能完成建筑巨塔的希望。

时至清乾隆十年(1745年),东湖县(今宜昌市)的士民们从前捐资在原塔基处重建天然塔。但是,因为资金短缺,工匠技能有限,屡建屡垮,最终仅建好塔基二级。直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春,才由东湖县其时的士绅徐经业、王永言、卢鸿儒、覃永泰、张文学等10余人捐资重建天然塔。因为徐经业关于明清建筑的营建常识颇有研讨,又奔波各地延聘修塔规划施行工程技能人员,并亲临现场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在广阔士民的活跃支持下,天然塔在建筑期间共投入土木砖石各种建筑师和工匠100余名,历时3年,总算建成。现存的天然塔就是清乾隆时重建的古建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