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公益之声公益正文

甘肃临夏拉面村里拉面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0-01-19 10:44:25 来源:自媒体 作者:经济日报

原标题:甘肃临夏:拉面村里拉面香

1月9日的一场雪后,坐落西北的漠泥沟乡银装素裹。

漠泥沟乡是国家六盘山片区会集连片特困县和“三区三州”方针扶持要点县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的一个城镇,全乡6个村均为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82户6944人。至2019年末,全乡全体脱贫。

清晨六点半,天还未明,漠泥沟乡台塔村26岁的乡民马麦来牙便匆忙起床,快速洗漱结束,为老人和孩子预备好早饭后,拿起白色的厨师工装出门了。

自2020年1月3日起,她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漠泥沟乡第三期拉面训练班学员。马麦来牙和来自漠泥沟乡6 个村63个社的88位乡民,将在前川村文明广场承受为期20天的拉面训练。

↑乡民们进行拉面训练。赵梅摄

“打工做服务员要看老板脸色,拿到‘中式面点师工作资格证’后,即便去打工,薪酬也要高许多。”其时村干部在微信群里宣布训练告诉后,马麦来牙便马上和家人商议,赶忙报了名。

天气晴好的时分,马麦来牙会和13社的张海麦提一同骑电动车去学习。这两天,雪后路滑,只能步行,她们并肩相互搀扶着,仓促走在乡下的路上,聊着往后的新生活。

3.2公里的旅程,大约要走近1个小时,可是她们却没有一点怨言。抵达训练点时,其他学员现已连续到了,她们敏捷换上工装,戴上口罩,参与和面作业的部队。

“和面的程度仍是要看手感!”马麦来牙说,刚开端无从下手,不知面粉和拉面剂的份额,在教师的尽心辅导下,现已学习了10天的她,现在不光能够和面,拉面也不在话下。

↑乡民们进行拉面训练。赵梅摄

“现在的日子渐渐的变好了,住进了新房子,更要尽力了!”马麦来牙是2014年确认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享受了乡上的危房改造项目,从前用石头建立的土坯房现已换成了12间阔气的砖瓦房。

“曩昔苦一辈子也盖不起一间房,现在的日子曾经想都不敢想。” 马麦来牙的公公马一苏夫感叹说。

“曾经日子过得苦,现在就想多挣点钱让孩子们过得更好些。” 马麦来牙说,11岁的儿子上小学5年级,女儿5岁上幼儿园,现在现已脱贫了,可是方针支撑让她看到了期望,她想经过自己的尽力,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是马麦来牙的心声,更是漠泥沟乡干部大众一起的希望。

“阳洼村和何家村是咱们的‘拉面村’,工业带动效果不行小觑!”漠泥沟乡党委书记韩国义说,拉面工业是漠泥沟乡的主导工业,全乡从事拉面运营的有914户,其间贫困户有369户,带动工作1800多人。一家拉面馆的年收入在5至10万元左右,一般从业人员薪酬3500元以上,拉面师薪酬在4500元以上。正是由于看到拉面的带动效果,乡党委政府自2019年起开端举行拉面训练班,已会集训练267人,还有120多人有报名志愿,会在下期进行组织。

↑乡民们进行拉面训练。赵梅摄

寒冬的风凌冽,可是,拉面训练帐子里却是如火如荼。

“搓、揉、摔、打”,面团在桌案上翻滚,面丝跟着学员们的手臂在空中飘动。

阳洼村乡民马舍水有和妻子张哈吉查一同来学习,一个学拉面,一个学做菜,他们的希望是能开个小拉面馆。

“曾经咱们是‘苦力’,现在要向‘技能工’改变!”马舍水有说,他和妻子到饭店做过小工,到新疆摘过棉花、挖过甜菜,还在建筑工地搬过砖,一年到头收入也只要五六千元。现在学会了拉面,有了技能,就能开拉面馆挣钱。

前川村乡民马文的尼,本年22岁,是现已开起了拉面馆的学员。初中结业后,马文的尼应在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开拉面馆的堂姐邀请去玩耍,看到拉面有商机,他便让在江苏南通造船厂打工的爸爸妈妈去调查,上一年年末,他们的拉面馆倒闭迎客。

“等我学好了技能回去,拉面馆的生意肯定会渐渐的好!” 马文的尼说,拉面馆起先一天的营业额是700元左右,由于父亲年纪大了,面拉的慢,他学成之后会成为得力辅佐。

↑乡民们进行拉面训练。赵梅摄

“咱们再留意一下,拉面剂不能放太多,必定要留意份额!”“你这个再拉一手!”……临夏民达工作技能训练校园的辅导教师,在给学员们做着辅导。

“持证上岗后的月薪酬最少要涨五六百!”来自台塔村的学员马一奴四熟练地拉着面,他在上海宝山区的一家拉面馆打工,可是由于没有资格证备受约束,现在有这样的时机,他专门回来参与训练。

“下一步,咱们会经过方针驱动、贷款支撑和加大训练力度,从资金、质量、服务3个方面会集发力,全体提高拉面工业的规划和质量。”韩国义说,乡大将拉面工业确认为支柱工业,一起还展开了“拉面贷”,协助有技能,有才能的乡民开办拉面馆。往后,还会依据工业高质量开展,经过训练和方针引导,做大做强拉面工业。

↑学员们的午饭是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赵梅摄

时至正午,近邻帐子里油泼辣子的香味充满开来,帐子外的大锅里,牛肉汤翻滚着,碧绿的香菜、蒜苗现已备好。

说话间,马一奴四现已拉好了一碗“毛细”,如丝的拉面飞入开水锅里,翻滚、捞起,大勺舀起的牛肉汤浇进碗里,放上红红的辣椒、碧绿的蒜苗、香菜,“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的拉面端上了桌,这便是学员们的午饭,也将是他们往后给门客们供给的舌尖上的甘旨。

“咱们就要凭自己的尽力,在‘拉面村’里,拉出幸福美好新生活!”台塔村乡民马成护激动地说!

朴素的言语和着充满的拉面香气,在小山村的空中久久回旋……(经济日报记者 李琛奇 赵梅)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