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底层】脱贫户的新年“新盼”:更好的日子在后头
新华社哈尔滨1月24日电 题:脱贫户的新年“新盼”:更好的日子在后头
新华社记者强勇
王凤秋很忙,脱贫了,她也一点不落闲。问她都忙啥?这几年她种着地、打零工、在村里是保洁员、家里头养鸡又养猪,忙里又忙外,小日子过得满满当当,这和曾经一度看不到日子期望比起来,几乎判若鸿沟。
43岁的王凤秋家住黑龙江省漠河市二十五站村,常住人口全算上也不过307人,而她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
驻村第一书记张强介绍,2014年,王凤秋和老公刘良志外出打工时出了事故,老公摔坏了腿,再也干不了重活,王凤秋也受了伤,日子扶摇直上。
村里了解状况后,隔三差五去她家做思想工作,后来又连续给办了低保等,日子有了起色。
“他人给指了一条致富路,那就做出个姿态看。”王凤秋心里憋着劲。最重要的是先把地种好,十几亩地照顾好了,一年也能有几千元收入。她养了40多只鸡,嫌不行,又学着养猪,不时还打点零工,老公也跟着干一些量力而行的活。
2016年末,王凤秋家顺畅脱贫。但她仍盘算得细心,这几年还不能松劲,家里还有一些“饥馑”要还、孩子上学也是一笔花销……
2020年,王凤秋计划着多养几头猪,鸡场的规划也得扩展,抽暇再学几样新手工,给家人更好的日子。“咱不是还得奔小康用力嘛。”她说。
岁末之时,记者在二十五站村、北红村、大河西村等我国最北的几个村庄采访,倾听贫困户的新年新期盼。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北红村脱贫户李桂英说,在驻村工作队协助下,她贷了款,把家里40多平方米的“木刻楞”(简易木房)改造成了160平方米的家庭旅馆,4铺大炕、2个标间,一年下来纯收入四五万元。
2018年末,北红村整村脱贫。“我也算是‘有工业的人’了。”一贯正襟危坐的李桂英开起了打趣,有了安稳收入,本年她还要借着方针的春风趁热打铁致富,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在大河西村,记者来到脱贫户孔庆学家里时,48岁的他正忙着处理一块块冻猪肉。孔庆学和记者说,前不久,他卖了家中饲养的9头猪,兜里有了一笔不菲的收入,再加上护林员、种田村里分红等收入,满足一家人过一个熟年。他说,多亏了好方针,让他找到脱贫的路子,现在感觉腰也挺了,气也顺了。
新的一年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奔小康。”这些脱贫户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