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玄一
提起云南的近代史,就不得不提蔡锷,蔡锷先后在云南领导了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孙中山称他是"再造民国第一人"。可是,蔡锷本是湖南人,他为何会不远万里去往云南呢?他在重九起义之前上任何处?这就必须得说他在广西的一段阅历了。这次阅历对蔡锷来说,并不是什么好工作,但在他人生中至关重要。
01、蔡锷在广西做了什么,竟变成"驱蔡"风潮?
蔡锷生于1882年12月,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9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校园、横滨东亚商业校园。1902年11月考入东京陆军士官校园。在校期间学习吃苦,成果很好,与其时同在东京陆军士官校园学习的蒋方震、张孝准并称为"我国士官三杰"。
1904年,蔡锷从日本学成归国。先是回到老家湖南,担任新军教练。后来,经人介绍,他前往广西,担任过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广西测绘书院堂长、广西陆军小书院总办、广西陆军讲武堂总办等职。年青的蔡锷脚穿长统靴,腰挎指挥刀,每天扬鞭跃马,气势汹汹,指挥练兵,深得官兵敬仰。
可是,1910年,蔡锷却遇到了一件事,一件让他很心烦的事。
1910年的夏天,忽然有人揭发蔡锷,罪名是徇私、庇湘,仇桂、纳贿,祸患本省,贪婪作弊。一时刻,广西的报纸上、街头的传单上、城墙的宣传栏上,处处都是蔡锷的罪名。更有甚者,许多学生、商人"自发"集合起来,到衙门里示威,要求官府免除蔡锷,将他驱赶出广西。
这便是"广西驱蔡风潮"。
学生们为何需求驱赶蔡锷呢?莫非蔡锷真的像传单上说的是个徇私枉法的小人吗?当然不是。这儿面有猫腻。
02、蔡锷的一个决议,使他成为众矢之的
其时,蔡锷任广西陆军干部书院总办。因为经费不足,省财务不能供养太多戎行。决议裁掉干部书院结业的一部分军官。广西陆军干部书院第二期共培养了170名军官。已然戎行里要不了那么多,其他人怎样安顿呢?
这个难题,天然是蔡锷这个总办来拾掇。其时,蔡锷提出了考试加查核的方法来进行鉴别,成果优秀的留用,成果差的筛选。这个计划签到广西巡抚魏景桐那里,很快就得到了同意。
其时,考试的科目是语文,查核的重点是品德。
考试的成果,170人中,广西籍学生120人,49人被筛选;外省籍学生57人(包含湖南籍学生29人),筛选12人(湖南籍学生6人)。
这个成果使得广西籍学生大为不满。他们可不乐意结业即赋闲哦。所以抱团取暖,开端对蔡锷进行各种进犯。
其实,假设仅仅只是学生的进犯,那威力还没那么大。毕竟被筛选的广西籍军官只要49个,能掀起多大风云呢?真实在这次风云里起到实质性效果的,是同盟会。
为啥同盟会会搅和进来呢?
本来,同盟会在广西较为活泼,崭露头角,他们想把手握兵权的蔡锷拉到同盟会的部队里。但蔡锷为人慎重,觉得机遇未成熟,便不理睬同盟会,与同盟会会员坚持必定间隔。同盟会的人碰了一鼻子灰,天然不会放过蔡锷。筛选军官的音讯一出,同盟会立马嗅到其间的火药味。他们利用了结业学生的不满情绪,鼓动我们游行、散发传单、示威等,强逼广西巡抚赶开蔡锷。
一时刻,蔡锷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堕入危机之中。
03、蔡锷怎么应对"驱蔡风云"?
1910年的这个秋天,蔡锷过得很抑郁。诬告者群情汹涌,众口铄金。蔡锷百口莫辩。蔡锷的性情十分沉稳。此时,尽管他很抑郁,毅力低沉,可是他并没有自乱阵脚。他静静看着形势开展,考虑应对之策。
恰在此时,清廷派了一个查询组到广西开展查询。清廷主要是忧虑风潮闹大,不可拾掇。所以亟需搞清本相,赶快处理这场风云。
查询组的组长叫吴锡永。吴组长经过一个多月的时刻,根本查清了工作的原委。他于1910年12月6日完成了查询陈述,上报清廷。他在陈述中写道:
"此次干部书院因剔退学生61名,本省较外省籍学生仍占多数。其实该堂新班原有学生177人,隶桂籍120人,约居全数三分之二。蔡本湘人,湘生共29名,剔退6名,人数似少。然查询该堂学生成果及试卷,一再详核,尚无不公之处。惟查表内有湘籍生宾心亚一名,其品德、国文分数均应剔退,独算术尚优,而仍留堂。"
关于校园的账目,陈述里写道:"查其历年支用款目,亦均详准,报销核明,咨送有案。"
这份陈述,根本上为蔡锷洗清了罪名。
三天后,这位吴组长又向朝廷上了一份弥补陈述中,保中里清晰写道:带头诬害蔡锷的三个家伙,"素不本分"。
就这样,这场"驱蔡风云"本相大白。
尽管蔡锷的罪名被洗脱了。可是,阅历了这次风云,他已萌生了去意,不想再呆在广西了。恰在此时,云贵总督李经羲延聘他到云南担任军职。他借此机会,从广西前往云南。
这次云南之行,让蔡锷真实被前史记住。
04、云南是蔡锷的"福地"
云南,真可说是蔡锷的福地。他的前史功劳都是在云南奠定的。
他到昆明不久,武昌就迸发了起义。李本源、唐继尧等人在昆明积极响应,刚到不久的蔡锷天然成为他们撮合的目标,他被推举为暂时革新总司令。1911年10月30日(阴历九月初九),"重九起义"迸发,云南宣布独立,蔡锷被推选为都督,年仅29岁!
4年后,袁世凯称帝。不想再走帝制老路的蔡锷逃出北京,再次曲折回到云南,领导了护国军起义。他亲身率军入川,与北洋军苦战数月。在蔡锷的坚持和召唤下,各地纷繁起义,征伐袁世凯。终究,袁世凯被逼撤销帝制,在的征伐声中惆怅地死去。
蔡锷由此被誉为"护国军神",孙中山称他是"再造民国第一人"。
1917年4月12日,蔡锷不幸患沉痾逝世,年仅34岁。他生命如流星般时间短而灿烂。其时的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办国葬,成为民国前史上"国葬第一人"。
05、小结
蔡锷身世清贫,终身以清凉奉公著称。他平常日子极端简朴,家常便饭,家里的膳食每日只要几角钱。他能挺过来势阴险的"驱蔡风云",彻底是因为他身子正,为人正直清凉。假设他稍有不小心,必定要被清廷问罪,终身可就毁了,哪里还有后来的革新大业。
不过,他处理这场风云,也十分妥当。试想,当年的蔡锷神采飞扬,假设不是他沉稳,处事妥当,哪能容得下那些跳梁小丑般的人的诬告?假设他不等查询组来,就和那些人互不相让,那事态会开展成什么样,真是无法意料。
在工作弄清后,蔡锷激流勇退,挑选前往云南,可以说是极端正确。没有这次云南之行,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两次重要起义。
蔡锷脱离广西前,曾对手下人说:"苏东坡《留侯论》里有句话: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你们能做到这一点,当成大事。"
他的那些部下,听进去的估量不多。可是他却是实实在在做到了"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