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丨发现丨习气丨人文
之乎斋,让阅览充溢趣味
原 文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务,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 文
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歧途,没有公务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解 析
这个澹台灭明可不是小说《萍踪侠影》中的那个武功高强的瓦剌勇士。他是孔子的学生,教育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朝是被封为"江伯",宋朝又追封为"金乡侯"。
澹台灭明听说容颜丑恶,孔子初见他时,也曾以貌取人,觉得他没什么才干。后来孔子让子游引荐人才,子游引荐了澹台灭明。澹台灭明终究成为了孔子的弟子。再后来,澹台灭明游学到楚国,他拟定了一套教育管理制度,在南边影响很大。孔子知道后便慨叹,“我凭言语判别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别人,看错了子羽。”
子游引荐澹台灭明的理由是“行不由径”,什么是“行不由径”?这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走路不抄小道。用现代的话说便是做事情光明正大,不走捷径,不走后门。比方为人正直,举动光明磊落。
我不知道夫子那时分有没有走后门的说法,但中国人喜爱套近乎,走后门,窜捷径是古来有之的,做任何事情的时分总是想着有没有联系能够用,有没有方便之门能够走,这也能了解的,究竟多层联系好说话,尤其是上级的门要认认准。老子就有“大道甚夷,民好径”的说法,意思是分明有垂直的大道能够走,但人们仍是喜爱走小路,认为这样能更快抵达。
咱们抛开社会学的领域,假如只谈学习,“行不由径”道理也是说得通的,努力学习,按部就班,不纸上谈兵,才干真实抵达方针。
这是不是有点像“郭靖”呢?他的武艺都是步步为营得来的,行不由径,苦练内功,终究成为了一代大侠。
忽然想起张岱的《夜航船》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和尚,和一个读书人一起住宿在夜航船上。读书人的高谈阔论,让和尚既敬畏又惧怕,缩着腿睡了。后来和尚越听越不对劲,所以就说:“ 请问你,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仍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和尚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仍是两个人?”读书人答:“当然是一个人了。”和尚笑了笑说道:“这样仍是让小僧伸伸腿吧。”
大道不走,总认为抄近路更靠谱,那仍是让小生先伸伸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