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闽台湾“守演员”:情同意同饼味浓 月同愿同盼相通
林发伟担任和面、做酥皮,魏金燕担任包馅儿,夫妻携手下,一颗颗标志团圆的月饼诞生。李南轩 摄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13日电(陈丽霞)清晨四点半,福州天还未全亮,“光头麻糬”店内灯火通明,老板林发伟身影繁忙。
戴好围兜,点起精油,泡上咖啡,在电台的陪同下,林发伟照方案开端新一天的作业。墙上的月历,“9月13日”被红笔圈出,这是他从台湾来到大陆过的第六个中秋节。
“我是台北人,太太是福州连江人,本年是咱们知道的第十七年。”林发伟回想,早年太太魏金燕在台湾的一家服装店作业,自己则在糕点店,店对着店,两人常常会面。用魏金燕的话说,两个人在一同是缘分。
每颗台式月饼需通过十几道进程,方能与顾客成功“碰头”。图为制造酥皮。李南轩 摄
2012年,林发伟和魏金燕挂号成婚,持续在台湾日子。期间,两人常回福州省亲,带回的台湾手工麻糬广受好评,加之魏金燕在台湾思乡情切,二人便诞生了在此创业的想法。
回想开店阅历,林发伟表明其时没想那么多,好像《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唱的相同,“那就拼一下。”
2014年,林发伟在福州的小巷子里租了间仅有22平方米的小店,前店后厂,将在台湾累积多年做麻糬的手工带到大陆。老公担任制造,太太协助,就这样,夫妻二人久居福州。
在台湾,民众更多地将芋头酥、蛋黄酥、麻吉饼等称为月饼。李南轩 摄
“假如没有适宜的质料我就不做。”林发伟回想,刚创业时很不简单,为坚持“高品质、无增加”的理念,部分质料需要从台湾和其他地方寄送,进程繁琐且价格高,部分顾客表明不理解。
近年,跟着两岸沟通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台商挑选来大陆开展。2016年,林发伟参加福州市台胞出资企业协会,在协会和其他台商的协助下,更多质料能进入福州,他得以不断开发新品。
现在,店里的麻糬已从最初四种口味开展成为多种口味,还延伸出牛轧糖、大福等种类,并在福州开设两家实体店,一同凭借网上渠道向全国各地发货。
“我还有许多"绝活"没展现呢。”每年,林发伟都会回台湾讨教自己的师傅,也曾想将在福州立异的产品带回台湾。他期望,两岸间的沟通能够愈加频频晓畅,让自己能够更好地“一展身手”,将更多的台湾美食带给咱们品味。
“大陆常见的是广式月饼,而在台湾,咱们更多地将芋头酥、蛋黄酥、麻吉饼等称为月饼。福建和台湾一水之隔,口味附近,台式月饼更易被承受。”林发伟说,上一年推出台式月饼后广受好评,本年的订单早在中秋节的半个月前就接连不断,每天能卖出四五百颗,他期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台式月饼。
和粉、做酥皮、制馅、包馅、成型、烘焙、冷却、打包……每颗台式月饼需通过十几道进程,方能与顾客成功“碰头”。林发伟担任和面、做酥皮,魏金燕担任包馅儿,芋泥包裹着咸蛋黄,再包裹上酥皮。夫妻携手下,一颗颗标志团圆的月饼诞生。
两年前,林发伟和魏金燕迎来了爱情的结晶。现在,林发伟的朋友圈封面用的是太太和孩子的合影,手机里也存满了孩子的相片,歇息空隙也常常拿出来看看。他说,从前由于生意太忙,即便过节也不敢歇息。本年他们计划回连江,和家人一同过一次传统的中秋节。
刚做好的台式月饼圆滚滚地“躺”在礼盒中,承载着祝愿“整装待发”。李南轩 摄
墙上的时钟,不知不觉现已指向晚上十点,刚做好的台式月饼圆滚滚地“躺”在礼盒中,承载着祝愿“整装待发”。次日,它们将被寄往全国各地,陪同不同的人度过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边共此刻。“月饼涵义"团圆",期望每个吃到月饼的人,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回家与家人聚会。”林发伟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