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苗寨老杨的眉头舒展了
阳春三月,早稻耕种忙。贵州黔山深处,一片占地900多亩的古石梯田上,头戴毡帽、卷着裤腿的苗民们,正躬着身子窝在田间,左手捧苗、右手插秧,忙着抢农时。
这些产自“且兰古都”——黄平县的古稻来头不小:凭着陈旧的天然农耕法,不施一颗化肥、不打一滴农药,2019年成功申遗,不只成了“网红”,更热销省外。
但是,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给刚刚脱贫出列的黄平山区带来不小检测:以往每天忙着微信接单、发货的半山古稻种饲养合作社负责人杨华,发现找他“带货”的人越来越少。更要命的是快递停运,卡断了古稻“出山”路。
“新米变陈米,难卖先不说,眼下乡民没了收入,春种购苗、小孩上学都很难!”4万斤稻米滞销,让这位年过半百的致富带头人眉头紧皱。相同焦虑的,还有村里亟需花钱治病、敷衍日常开支的多家贫困户。
杨华地点的黄平县重安镇半山村,是座古色古香的苗寨,坐落在海拔1200米的牛岛坡山腰。早些年,村里凭着独有的祭祀、春耕活动,引来不少游客。
瞄准商机的杨华建立农旅公司,不只逢人就加老友,推销稻米做起“微商”,更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带动乡民栽培非遗古稻米脱贫致富,干的绘声绘色。
出人意料的疫情,成了挡在这座山村奔小康路上的“绊脚石”。没辙的杨华找到县政府,倒起了苦水。
听闻此情,农行挂职干部、黄平副县长李建平拨通了浙江农行派驻黄平定点扶贫作业组组长张志永的电话。张志永敏捷和谐,农行很快拿出对策:把4万斤滞销稻米买下来!
3天后的3月25日,浙江农行以消费扶贫方法,与半山古稻种饲养专业合作社签订了48万元收买协议。没曾想,一个新的难题又摆在了杨华面前,他再次皱起眉头:本来,一次性收买苗民4万斤稻米需求几十万资金,一时拿不出。后续加工、包装一环扣一环,时刻不等人,怎么办?
得知这一状况,浙江农行和谐黄平当地,使用贵州农行立异推出的“脱贫攻坚稳固提高e贷”,为合作社敏捷放贷20万元,处理了稻米收买的资金难题。
“‘非遗大米’要想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有必要擦亮品牌,加工、包装都要面目一新。”当发现古稻米没有注册商标,包装一般、加工粗糙时,农行派驻黄平定点扶贫作业组现场提出主张。
说干就干。因为苗民言语交流不畅,作业组帮助从上海、贵阳等地联络定制了包装袋,并在镇上找了处搁置场所,便利合作社进一步深加工。一起,又帮助联络部分已复工物流公司,再次打通了古稻“出山”运送通道。
“下一步计划请求办厂,把这些经历用起来,让‘古稻’品牌实在做大!”看着一袋袋稻米装车,杨华紧皱的眉头总算舒展开来。在他死后,暂时建立的流水线霹雷作响,工人们静心挑选、包装、紧缩,一个全新的致富形式正呼之欲出……
来历:人民网-金融频道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以实在的状况为主。
感谢原作者的勤劳创造,转载仅仅为了更好的传达新闻资讯之意图,未与作者取得联络,如有侵权,请原作者速与咱们联络,咱们将第一时刻删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