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部手机毁掉一个孩子
泰秀心理 今天
小吃店里,三岁的孩子拿着手机目不转睛地看动画片,妈妈在拿勺子喂孩子吃饭,孩子还时不时往外推妈妈的手,而眼睛却没有离开手机一秒钟,妈妈却没意识到要把儿子的手机收回……
浙江温州一眼镜店里,柜台前儿子正在专注地玩着手机,妈妈接过店员找的零钱想放到儿子手里,不料,儿子却突然暴躁打向妈妈……
2019年12月19日新闻,十三岁少年弑母被抓的时候后还在平静地玩手机。据进一步的了解,孩子像往常一样上课,沉迷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为之购买装备花了上千元,被抓数小时前,他还转发了这款游戏的视频……
小勇平时跟妈妈、爷爷、奶奶在乐山一起生活,爸爸在深圳上班。这次回来爸爸陪儿子逛了一天街,给儿子买了许多东西。但看到儿子玩手机很厉害,就想着要和他谈谈,没说了两句,小勇就突然发了飙,将手机重重摔在电脑桌上,从窗台上跳了下去……
当我们既震惊又痛心这一幕幕时,你会对这些孩子的行为做何感想?你该不会是觉得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等等问题。更让我们应该反省的是:为什么孩子如此沉迷手机,稍有不满就对家长拳打脚踢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在手机不断普及,功能逐渐完善,为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有慢慢的变多的人陷入手机的“温柔陷阱”。它就像一个气泡,这一气泡隔绝了“自我”与外界的联系,让人变得更孤独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变得懒散消沉、暴躁易怒。
下面请让我们来看专家通过多年研究、跟踪调查的数据:
Part.1
儿童青少年使用手机的现象逐年增多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美国的儿童青少年手机用户中,31%每天发送至少100条短信,15%每天发送200条以上短信,每人每天平均发50条短信。在英国拥有手机的孩子有450万人,其中,9-10岁的孩子里58%有手机,11-12岁89%有手机,13-14岁93%有手机,15-16岁的高达95%。在中国,88%的家长给孩子买了手机,同时学校调查中发现,学生中的手机拥有率为:小学1-3年级10%,4-6年级30%,初中生70%,高中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Part.2
手机使用对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危害
首先,让大家来看一个耗时10年的科学实验:2008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启动了一项专门研究手机对孩子影响的科学实验,他从全美不同地区的中下阶层家庭中挑选出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第一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第二组50名是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这两组孩子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
2018年10年之后,他公布了调查结果:
第一组50名痴迷手机的孩子中,仅仅只有2名考上大学,第二组50名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其中只有三名孩子在高中毕业后,自愿选择打工帮家里减轻负担。而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又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结果公布,世人震惊!虽然我们不能以考不考上大学来评判孩子的成就,但这却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依据。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1.孩子看20分钟的投影,视力平均下降到10.4度近视状态;
2.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视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视状态;
3.连续看20分钟平板电脑,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
4.连续看20分钟手机,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
也就是说,玩20分钟手机对眼睛的伤害,相当于看80分钟的投影和47分钟的液晶电视。
人们都知道手机本身带有辐射,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科学研究显示,孩子过早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对身心带来诸多方面的损害。
对儿童大脑神经的潜在危害更加严重。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儿童使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
对儿童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英国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发现,手机电磁场会大大地削弱儿童脆弱的免疫系统,它反过来又降低了儿童对电磁场不良影响的抵抗力。国际上从事辐射微波研究的权威专家发现,手机在发射微波的同时也存在“极低频磁场”达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有可能引起疾病,其中,对儿童影响最为显著。
北大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杜保军说,大剂量的电磁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带来诸如哮喘、白血病之类的疾病。手机微波对人体眼睛伤害最大,长时间低头玩手机,非常容易造成人体肩颈肌肉紧张、劳损,从而伤及脖子、肩膀、脊椎等。而这种伤害对小孩子来说尤为严重,因为他们的骨骼发育还没有定型,如果长期得不到调整或休息,就会影响身体发育。此外,长期发短信还会导致孩子手指发育畸形,手机对儿童还有致癌的风险。
使儿童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变得单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流行病学家艾布.姆森教授研究表明,爱发短信的青少年,缺少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思考问题难以深入,凡事急于求结果,性格比同龄人更冲动。长时间使用手机,这样容易使其内心变得胆小、孤僻,性格变得偏执。常用手机上的联想输入功能发短信,会使孩子们做事只追求速度而忽略准确性,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思考方式。
手机使用对孩子心理上的危害。2017年,韩国高丽大学的神经放射学教授Hyung Suk Seo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公布,他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与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的人相似。这些智能手机成瘾青少年在抑郁、焦虑、失眠和冲动方面的分数显著高于正常人。
同时,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如果都沉迷于手机,都会影响双方的情感交流,容易使儿童和父母产生隔阂。过度使用手机还会成绩下滑、色情泛滥、近视成灾、冷漠、盲目攀比,有时孩子通过手机观看直播、打赏主播、游戏充值拼装备、追小说追剧、上色情网站等耗资不少,乱花父母的钱。
Part.3
如何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使用手机的理念
手机的出现,确实让人们非常快的了解了世界,认识了新生事物,办事快捷方便,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手机了。对于儿童青少年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就会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如何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使用手机的理念就很重要。从小帮他树立正确玩手机的理念,绝对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年龄越小越好管理,而且必须全家总动员,从父母开始做起,并能合理管理自己玩手机的时间,把对手机的使用变成有用、可控、正常的一种工具。
1.对玩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时间做出约定。
很多时候,孩子玩手机都是临时起意且没有限制的,这就导致容易上瘾。父母可与孩子签订一份“手机协议”规范孩子使用手机的流量、时间和主要用途等。比如放学后可以玩半个小时手机,周六日可以看一部电影,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动画片等等。吃饭、睡觉前、走路、坐车时不要让孩子玩手机,良好习惯养成后,孩子和父母都会变成一种自觉,就不会因为玩的次数和时长发生拉锯、谈判等问题,同时也能养成自我管理手机的能力,把手机变成有用的工具,不被手机束缚。这些过程中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2.父母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见识更大的天地。
“玩”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最优秀的父母,是最会带着孩子玩的父母。带孩子散步、旅行、博览群书,孩子会在自然中热爱生活和生命。在书中拓展眼界和胸怀,从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润,被书香熏染的孩子,兴趣广泛,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么会沉溺于手机等电子科技类产品中呢?
3.增加户外活动或运动,寻找替代品。
没有孩子是不喜欢出门的,父母从小就要多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发挥孩子天性,培养热爱运动的习惯,找到一两个运动爱好,让孩子在运动中忘记手机。如果孩子喜欢用手机看书,就用纸质书代替,如果孩子喜欢玩游戏,父母可以教他学象棋、围棋。总之,找到替代品,找到良好活动方式都能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4.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作息时间,对他一生来说都特别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让他有事可做、有章可循,并严格遵守。如几点吃饭,几点写作业,几点下楼运动,几点洗澡睡觉,每天把生活作息安排的科学而有序,没有无聊的时间,自然就不会刷手机了。
我有一个好朋友,有两个女儿,她的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孩子手中更没有手机。她家里有的就是书籍。孩子在学习之余就是看书、练琴、做手工,到哪都喜欢带着书。妈妈告诉我们,两个孩子的最大爱好就是把名著看了一遍又一遍,任何一个人都看了很多本名著,看过后还要写出感想,并在微博上发表。就这样,在书的陪伴下,在各种兴趣的陪伴下,她的一个女儿考上了厦门大学,另一个孩子才7岁,也很喜欢看书。两个人的性格都很可爱。
“无它,唯坚持而已”没有一点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如何做好上一代,是家长都应该深思的问题。不要再让手机耽误孩子成长,让它变成真正可控、可用的工具,而不是做手机的奴隶.
王元峰
个人简介:开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学高级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从教三十二年有余,从事全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一直专注于学校心理教育、学生心理成长等方面的工作。
咨询风格:有较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化解力, 真诚、包容、接纳,善于倾听与共情
个人擅长:擅长利用沙盘游戏、绘画艺术治疗、各种团体游戏等方式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咨询范围:青少年成长、高考减压、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亲子关系、婚恋家庭、个人成长等方面。
文字 | 王元峰
排版 | 吉食拍摄影工作室
开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
开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是由开封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具有公益性、学术性、科普性、服务型的社会团体,目前内设学术部、讲师部、外事部、宣传部等部门。协会坚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以服务社会为根本、以人才队伍为保障”的理念,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政府,统筹发挥协调、联络、服务的作用,进一步规范职业道德标准、增强行业培训实用性,打造开封特色咨询师队伍,坚持公益壮大行业发展,不断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引导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搞活动、出特色、创品牌,为全市心理学的健康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而负重前行。
招募长期招募协会会员
我们的要求如下:
1、热爱心理学,愿意自助助人的有志青年。
2、愿意通过心理学提升个人幸福指数的人士。
3、愿意在心理学领域有所造诣、继续深耕、共同进步、持续发展、迈向成功的优秀咨询师。
联系方式:17337822700
微信:zhubing993757
联系人:朱老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