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袁隆平三亚提出"海水稻"方针:每年增产300亿公斤
怎么展开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种类培养及中心技能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提出最新辅导定见:“不断开掘水稻耐盐碱基因,并将其转育到籼粳交高产杂交稻,特别是第三代杂交稻上。”4月14日,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国家耐盐碱水稻技能创新中心实验现场观摩及建造推动会上,科技日报记者获取以上信息。
“耐盐碱水稻研讨许多国家都在做,包含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乃至有些国家现已研讨了几十年,但开展都不大。为什么咱们仅经过短短几年研讨,就有所打破?”袁隆平说,“由于咱们将水稻耐盐碱基因与水稻杂种优势使用结合了起来。”
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开展耐盐碱水稻的方针是,在10年内,选育出耐盐度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六、耐碱在pH9以上的耐盐碱水稻种类,且年推行面积达1亿亩,均匀亩产300公斤,这样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
“300亿公斤粮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湖南现在全年粮食总产量,能够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说到此,89岁的袁隆平院士很是振奋。
我国有15亿亩荒芜的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犁地资源。以袁隆平院士为前锋的我国水稻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打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宽“藏粮于技”储藏,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议施行。
基于此,由袁隆平院士建议,以抢占世界盐碱地使用技能领先地位、培养粮食生产新增长点为方针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能中心正在赶紧准备建造中。
据了解,该中心由湖南杂交水稻研讨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能研讨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三亚市南繁科学技能研讨院、青岛海水稻研讨开展中心有限公司、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建。
针对我国盐碱地散布广、类型多样,研讨优势单位、渠道和人才队伍涣散、难以会集的特色,该中心将实施“总部、研讨中心、区域分中心和实验站/基地”的形式进行建造,以最大规模完成全国优势力气相对会集,对接各地方政府支撑,充分调动人力、物力、渠道协同攻关建造好这一严重工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