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州中山一院为95岁老人拆"动脉炸弹” 创全球最高龄纪录
95岁的郭伯伯手术成功后在家自如活动。
南都讯 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因为血管硬化,病变和高血压等因素,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8.8%。非常棘手的是,这些患者如果不发病一般没有显著的症状,而一旦发病后,院前死亡率极高,送医院急诊手术抢救的成功率也很低。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死于主动脉瘤破裂。
日前,一名95岁高龄的汕头老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团队努力下成功实施了腔内修复手术。据文献报道,这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成功接受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最高龄患者。
爱因斯坦死于此病
腹主动脉瘤是人体中最大一条动脉上的动脉瘤,它和肿瘤不一样,是血管瘤。有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8.8%。腹主动脉瘤在西方国家特别常见,在美国的发病率大概在百分之五点多,在澳洲发病率是百分之八点多,还有报道称是百分之十一点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极高。美国每年死亡人群中,因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的人数排列第十一位。在对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进行死因回顾时,也证实他死于这一疾病。
我国估计有200万老人患此病
在我们国家,由于受医疗条件限制,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还不清楚,目前没有人调查。有专业技术人员曾在连云港、安庆调查了将近三万人,结果比西方发病率要低得多。按我国有两亿老年人群估算的话,腹主动脉瘤的患者人数应在200万人左右。
中山一院血管外科首席专家王深明教授表示,主动脉瘤堪称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患者死亡率极高。现代医学直到1991年才开始探索在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瘤的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技术日益成熟,适宜开展血管腔内治疗的病例也慢慢变得高龄。
95岁老人主动脉上长出7.5厘米大瘤体
中山一院专家团队为郭伯进行手术。
95岁的郭伯长期生活在汕尾陆丰,近日,郭伯在一次体检中发现了腹主动脉瘤,瘤体最大横径已达到75mm。
腹主动脉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但致命性很高。腹主动脉瘤就像个膨大的气球,里面是流动着高压血流。“气球”在血流冲击作用下慢慢的变大,一旦破裂,就会发生致命性的大出血并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低血容量休克而导致死亡。
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后,医生检查发现郭伯还合并有房颤、COPD、冠心病。对于这样一位有着多种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如何明智的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且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成为了重中之重。
选择腔内介入微创手术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王深明教授、常光其教授、姚陈教授和麻醉科冯霞教授进行了反复讨论研究,多方共同参与术前讨论后确定了治疗方案——采用腔内介入的办法来进行治疗。
腔内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术,手术创伤小,避免了传统手术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降低了患者心、肺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对于像郭伯这些有严重合并症、预期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和手术后也许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由麻醉科肖颖教授和熊玮主治医师完成麻醉后,姚陈教授和武日东副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精准的介入手术技能,仅用半个多小时便成功隔绝了腹主动脉瘤,顺利完成了腔内修复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迅速,经过特需二区丁美琳教授团队7天内科调理心肺功能,已顺利出院。
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腹部彩超筛查
中山一院外科首席专家王深明教授建议55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腹部筛查。
王深明教授表示,90%的主动脉瘤患者都是因为动脉硬化,动脉血管病变因素引发。这一基础疾病往往会导致血管造成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血管比赛闭塞、狭窄,另一个就是扩展成动脉瘤。
该疾病平时没有症状,患者感觉到疼痛的时候,动脉瘤已濒临破裂 。“通过腹部彩超来进行筛查是比较性质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我们一直呼吁,凡55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接受一次腹主动脉筛查。有高血压、血管硬化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应该加强筛查。”王深明表示。
视频、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