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谷文昌写的热情汹涌诗篇,您见过吗?
1959年11月1日《东山报》第5版
说起“绿色丰碑”,谷文昌可谓众所周知。可您知道谷文昌还写过热情汹涌的诗篇?近来,笔者宅家收拾史料时,发现1959年11月1日《东山报》第5版,以《巨大的成果,光芒的成功》为题,刊登介绍东山县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博览会的长篇通讯,并宣布了时任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用诗篇为博览会写的《序文》。
“高举革新红旗/走过十年征里/把荒岛取消/将磨难葬埋海底。挥动赤色大旗/长风漫卷全岛165平方公里/大地跟从飘动/万物增加活力/八百年第一次响起马达/第一次有了水库/第一次把飞砂管理/第一次呈现白夜/第一次人心畅喜/现在削山填海峡/海陆横卧三堤/从此海岛变/欲与蓬莱比。红旗招展万里/霞光染遍山川海底/旗手是九万公民/领旗的是党和马列主义真理/沿着这大路跨进/咱们会发明人间天堂。”这首诗分3段,尽管只要166字,却包含丰厚的信息。
笔者特别造访了当年的博览会总规划师、91岁画家谢学文。谢学文当年29岁,除了担任规划和馆务,还兼解说。他说,10年成果展办在县城原农展馆内,设有归纳馆、林业馆、农业馆、水利馆、文教馆、增产办法馆等12个展馆。一起,还与文化馆合作,学习内蒙古“乌兰牧骑”文艺轻骑兵,遴选一部分10年成果图片、图表,巡回城乡展出和表演,如在城关的城隍庙、杏陈的威惠庙,以及陈城、前楼叶厝的祠堂,广大大众脍炙人口。
笔者在采访和查阅史猜中获悉,序文诗中写的“第一次响起马达”,是指1954年东山轿车运送站树立,初期只要1辆进口30座客运轿车,每天仅从县城发往漳州1个班次。到1958年,每天发往县外6个班次,县内8个班次,年客运量27万人次。“第一次有了水库”,指1956年建成第一座西山岩一级水库后,又有红旗水库等多座巨细水库相继建成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东山岛没有江河湖泊,历史上旱灾频频。据载,民国32年百日无雨,秧苗俱枯,人畜断水,断炊逝世34人,外逃行乞、卖儿女者110户。自从有了水库后,大众的出产日子用水困难得到缓解。
“第一次把飞砂管理”说的是植树造林制服风沙灾祸。1950年5月东山岛解放之前,森林覆盖率仅为0.12%。全岛400多座秃头山、3万余亩飞砂滩、43个流动沙丘,每刮劲风,飞砂漫山遍野,沉没农田村庄。1950年曾经的近百年间,风沙沉没了2万多亩农田、吞没了1000多座民房和11个自然村。地处风口的赤山村,民国时期全村88户有32户当乞丐、16户外出当长工、15户到海外营生,曾被称作“乞丐村”。20世纪五六十时代,东山岛人在谷文昌带领下,锲而不舍植树造林,构成“绿色屏障”,抵挡了风沙暴虐。
“第一次呈现白夜”指1954年8月,在县城建成第一座装机发电功率15千瓦的火力发电厂;1956年6月,装机发电功率64千瓦的城关(今铜陵镇)华裔电厂开端供电。“削山填海峡,海陆横卧三堤”写的是:建生长1260米的西港海堤,筹建八尺门海堤;1958年5月,后澳避风港竣工,是福建省三大避风港之一;1958年8月,还树立第一个地方国营盐场(双东盐场)。
谷文昌同志1952年2月起先下一任东山县县长、东山县县委书记,从序文诗中看得出,东山岛解放后10年间,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管理生态环境,终使积贫积弱的海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195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10年前增加3.6倍。 ⊙林长华 文/图
原创:林长华
本文来历:闽南日报2020/05/14 周四 第09版:社会新闻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意图。若有来历标示过错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大众号联络(0596-2595655),咱们将及时更正、删去,谢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