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人才是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致富的重要智慧力量。然而,贫困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却面临着吸引人才难和留住人才难的困境。
为解决人才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人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201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出台,明确对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经省级组织、人社部门确定的其他条件特别艰苦的县乡,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可以实行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拓宽招聘渠道;允许拿出一定数量岗位面向本县、本市或者周边县市户籍人员(或者生源)招聘。
4年来,一大批优秀人才来到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干事创业,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共统一组织招聘5541次,招聘74.1万余人。
各地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比如,四川提出“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放宽学历门槛”“放宽考核招聘条件”“放宽招聘权限”等差异化政策措施,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加强空岗补员。2018年,四川深度贫困县事业单位空编从2017年1.71万名降至4460名,空编率从2017年13.4%降至3.5%。内蒙古赤峰市探索“乡编村用”,面向社会为苏木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招聘人员聘用后要在苏木乡镇、街道所属嘎查村最低服务5年后回苏木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乡编村用”的岗位只面向本旗县区户籍或高考时生源地为本旗县区户籍的人员报考。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取才门槛、改进招聘方式方法,对采取统一考试方式招聘的,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者不设开考比例,划定成绩合格线。如甘肃省规定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事业单位可降低考试开考比例,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中,需要大量本民族工作人员的实际,可以采取1∶1设置岗位开考比例。而对于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则开辟绿色通道,有的地方对于医生等紧缺人才,基本不设开考比例或采取直接考察方式进行招聘。
“还有的地方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专项招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人社部事业单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例如河南对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专项招聘,并增加工作实绩在组织考察中的权重。”
“这些举措缓解了人才招不进与本地人才外流并存的难题,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了人才支撑。2017至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县乡事业单位采取面试、直接考察方式招聘13.5万余人,共招聘本地或周边县市户籍46.3万余人,基层服务项目专项招聘58667人、招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6094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今年3月和5月,人社部分别会同中组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有关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大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公开招聘力度,重点加强基层中小学教师队伍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再次明确了乡镇事业单位招聘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县级事业单位招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硕士以上学位人员,以及行业、岗位、脱贫攻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简便快捷方式公开招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政策解读,推广好的典型做法,让更多人了解国家的‘三放宽一允许’政策,吸引更多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干事创业,用人才支点撬动脱贫攻坚。”有关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4日 08 版)原标题:人才做支点撬动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