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公益之声公益正文

袁克良痴守深山染绿荒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09-22 15:41:47 来源:自媒体 作者:太原晚报

原标题:袁克良:痴守深山,染绿荒坡

有人说他“痴”,他专心想把“荒山变成花果山”。

有人说他“愚”,山上没有路,他一个人搬石头填土,硬生生凿出一条羊肠小道;为了给树洒水,他下山背水,来回一趟走十多公里山路。

更让许多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不改“痴”“愚”本性,年复一年静心挖坑、种树。

坐落我市尖草坪区上兰村西北的慕云山,是省会保存最为无缺的生态园林。说到慕云山,有一个绕不开的耳熟能详的姓名——袁克良。

现年94岁的袁克良,是一名老党员,他以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精力,通过40余年艰苦卓绝的劳作,把有着荒山秃岭的慕云山一变而为青翠欲滴的花果山,他和儿子袁兵元两代人接力种树,染绿5000亩的荒坡,人工栽树40万株,许多珍稀树木,宝贵药材得以在这里保存下来。

在前往慕云山生态园区的路上,一路可见社会各界责任栽树的林子,林子周围都有名牌:“黄河林”“太原试验小学林”“三十七中林”……到现在,累计有5万多名志愿者景仰前去责任栽树。袁兵元说:“父亲荒山栽树的故事鼓励了很多人,影响了很多人。”1974年,其时是太原市二轻局五金公司美化小分队队长的袁克良,承包了党组织交给的3000亩荒山的造林使命。远眺那时的慕云山,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晚上偶然还有狼群出没。缺乏两年时刻,承当使命的队员们忍受不了山里的艰苦,纷繁托故下山,最终只剩下袁克良一个人。

“没有完结党和人民交给的使命,我没脸下山。”那个时候,袁克良心里只要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我不图什么,但决不孤负党对我的信赖。”

在荒山栽树,先要处理住的问题,袁克良在半山腰上挖了一孔窑洞。白日,他上山挖坑种树,晚上,为防狼群出没,他时时刻刻把镰刀放在枕边和衣而眠。他喝的是半截破瓮积下的雨水,烧的是山上捡来的柴火,点的是罐头瓶充任的油灯。

山上种树条件差,袁克良一点一滴地揣摩着改进。由他担任的美化区域是三道梁两条沟,仅一条沟的直线间隔就有好几公里。麦苗吐芽,鸟儿闻讯而至,他关照不过来,找来网丝,绕山设置连动铃铛,主杆一晃,全网连动,鸟儿被惊吓后仓促飞走。为了进步树苗的成活率,他研讨山上的气候和水土,发现了晚上栽树有助于坚持水分,进步成活率,屡次验证后,他把晚上栽树的办法命名为“月下栽树法”。针对太原盆地秋季土壤滋润、光照较弱的特色,他还揣摩出一套因地适合的“秋季栽树法”。虽然山上栽树护林不易,他仍是硬生生地坚持了30多年,直到退休。

退休后,袁克良也没有下山,而是持续留在山上,自己掏钱买树苗、持续栽树。老伴儿不只不诉苦他把仅有的退休金补助种树,还自动住进土窑帮他护林。现已成年的儿女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出钱出力在山前山后建起六个蓄水池,让他搜集雨水浇树,出资修了一条通往山里的路,打了七孔窑洞,安装了一个铁皮房。孙子们也自动将多年积累的压岁钱拿出来送给爷爷买树苗。“没有家人的支撑,我走不到今日,慕云山也不会这么绿。”袁克良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家人深深的抱歉,抱歉中又饱含着自豪。

“我和慕云山分不开了。”90岁之前,痴迷大山的袁克良还在山上剪枝条、补种树苗、灭虫灾……他种下梨树、枣树、柿子树,他盼望着把慕云山“打扮”成一座集栽培、饲养、加工和旅行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区。

“咱们父子两代人接力栽树、护林,真实完成了父亲把荒山变花果山的愿望。”袁兵元说,慕云山既有生态林,也有经济林,已成为太原西山的一道绿色屏障,成为三晋退耕还林的一个样板。慕云山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共青团太原市委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袁克良先后被评为全国责任栽树榜样、太原市优秀党员和特级劳模,他和大山相互成果。

“活着种树、身后看山”是袁克良曾表达过的一种心声,这道声响中有刚性、有顽强、有坚毅,透过这句话,他的硬核情绪展露无疑。

全媒体记者 弓凤飞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