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江
首发: 腾讯儒学
秋分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分就是半,秋分意谓平分秋季,昼夜均分。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以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端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因为气候变冷,蛰居的小虫开端藏入穴中,而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秋气候候枯燥,水汽蒸腾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枯之中。
民间有农谚描述秋分对耕耘的影响: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气候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秋季降温快的特色,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分外严重。
秋分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改变,凡起居、饮食、精力、运动等方面皆不能脱离“收养”这一准则。因而,秋季要特别注重保养内守之阴气,休摄生息,为酷寒的降临做准备。坚持神志安定、精力内敛、心境淡定,培育平缓心态、达观心境,避免心境低落、心境郁闷等不良心境发作。
从饮食方面来看,秋分摄生要遵从“阴平阳秘”的准则,也就是饮食均衡,阴虚者滋阴,阳虚者壮阳。阴气缺乏而阳气有余的人不要吃大热的补品,胃寒的人不要吃生冷食物,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儿童如无特别原因不宜过火进补。整体来说,秋分之后应多喝水,饮食上要防备秋燥,适量多吃一些温润、清润为主的食物,如核桃、藕、糯米、百合、银耳、芝麻、秋梨等。
秋分平分了秋季,日不再那么火热,日夜达到了均衡。正是天高气爽,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色宜人的时节。宋代诗人陆游《秋分后顿凄冷有感》诗中有“本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的诗句,道出了秋分时节的特征。
此刻正是踏秋的好时光,既可爬山看水,亦可行走天南海北。秋山自若,缘于天穹的广阔无邪;秋水深重,缘于池塘的浓如墨绿。“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边静寂寥。”
除了郊游,还可送秋牛、吃秋菜,亦可放风筝、粘雀子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风俗,其祭祀的场所成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当地。
秋分是个好时节,丰盈丰满,鲜活生动。天凉好个秋,秋分还不见肃杀的痕迹,一派丰盈的现象,让人觉得心都是亮堂的。“秋水与长天一色”,这是秋天的清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是秋天的绚烂。
秋的这种浓淡相宜,让人放心,让人安然,让人心无旁骛。苏轼有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在月色澄明的秋分之夜,一壶美酒一首诗,就是那洒脱诗意的人生。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联络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