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晓平:从慈悲创业开展起来的潮汕抽纱
潮汕抽纱是近代慈悲作业中投入最少、收效最大的光辉成功事例,它从英美人教士引入的一项手艺艺,数十年间生长为近代潮汕区域的支柱工业,获益人口在百万以上。133年前英美人教士这一慈悲创业的成果至今仍未被逾越。对这一事例的深入研讨,或将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抽纱不是传统技艺
很长时刻内,人们将抽纱当作我国某地的“传统工艺产品”,真是天大的误解。抽纱绝非传统技艺,而是西方女教士带来的“进口货”。我国抽纱业以广东潮汕、山东烟台最兴旺,在潮汕区域开端大规划教授的时刻为1886年,传入烟台则稍晚几年。
1885年或更早,在汕头,美北浸信会的耶琳夫人(Lida Scott Ashmore)将此技艺教授给搭档娜姑娘(Sophia A. Norwood,又译“纳胡德”);1886年夏,娜姑娘与英国长老会的莱爱力医师(Dr. Alexander Lyall)成婚,变身莱爱力夫人(Mrs. Lyall),随之“转会”到长老会。他们回国探亲后重返汕头时,莱爱力夫人即开端向女信徒教授技艺。(李期耀博士论文:《差布道会与中西互动——美北浸礼会华南差布道会研讨(1855-1903)》)
莱爱力夫人(娜姑娘)与莱爱力医师
“抽纱”是一项纺织品加工技艺的总称,从技法分,有抽纱、花边、贴布、刺绣、织造等多种。把抽纱列入“传统”工艺的人,喜爱把抽纱追溯到我国刺绣,这可能是出于一种爱国爱情,但很不谨慎。严格来说,抽纱是来自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西式工艺,首要做法是依照规划图稿,抽掉部分经纬线,加工构成透空的装修斑纹。至于后来将潮绣办法融入抽纱产品,仅仅一种增值手法。“抽纱”从产品形状来分,有手巾、台布、被面、枕套、女装内衣等等品种,民国时期潮汕出口的抽纱产品傍边,手巾常占一半左右。
广州大学前史系副教授蔡香玉注意到,娜姑娘来自加拿大新科斯舍,这个当地的人们并不擅长抽纱技艺。汕头教会人士最早把握抽纱技能的应该是耶琳夫人,她来自美国加州的圣安娜市,附近墨西哥,得以触摸到这门手艺。后来,许多浸信会人士责备耶琳夫人通过运营抽纱投机,耶琳夫人不得不深自韬晦,不敢供认她是首传之人;与此相反,英国长老会制止教会担任人从事运营,却鼓舞信徒以个人身份做抽纱生意,也即在英会内部,抽纱不是忌讳论题,因而娜姑娘被广泛确定为首传的功臣。
从两人地点的地理位置来看,耶琳夫人在汕头隔海的礐石,交通不便,娜姑娘1886年加盟长老会后,在市区外马路淑德女学作业,就在其老公莱爱力医师担任的福音医院近邻,交通便利,触摸面广,娜姑娘由此取得了“创始人”的位置,也有其合理之处。总的来说,教会不想给外人以利欲熏心的形象,留下的抽纱前史记载很少,咱们今日只能从零散的材料窥见其前期状况。
1915年汕头地图
1901年,潮海关税务司甘博注意到“擅长制造抽纱刺绣品的妇女遭到很高的点评。”(《潮海关史料汇编》第50页)1903年,汕头报章称:“揭邑女工多业纺织,然工拙价廉,近因兴用西国抽纱法,妇女稍知效法,按月匀计,每一女工可得七八元至十余元不等,免斯饥外,尚有赢余。”(《记榕江女工》,1903年7月30日《岭东日报》)
一般咱们把抽纱当作一项手艺业,但是在其初期,教会及相关人士是把抽纱当作一项慈悲作业加以引入。1910年,美国驻汕头领事潘士思(Albert W. Pontius)指出:
开端的时分,这个职业是按慈悲创业(Philanthropical Venture)办法运营,以协助寡妇以及家庭妇女。这个办法被人们把握之后,所出产的产品深受欢迎,即有数以百计的家庭投身其间。现在,在揭阳、汕头埠、礐石、崎碌等区域,约有5000个女子从事此项作业,触及1000个家庭。很难给出产品规划的精确数字,但每年的出口货值已达50万美元。(School Journal, 1909-1910, p.p.385)
娜姑娘地点的淑德女学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从经济视点看,抽纱归于手艺业,但是抽纱作业的引入,其社会公益含义更为严重,对改进家庭生计、进步女人位置有着不行代替的奉献。抽纱作业在改进家庭联系、进步女人位置方面所到达的作用,是其时的官府、士大夫集体无法做到的。
抽纱职业归于典型的“两端在外、大进大出”的外贸运营形式,也即原材料从国外进口,制制品运到国外出售,将我国高素质的劳动力充分使用起来,取得加工费收入。这一形式,在改革开放初期,被学者进步到沿海区域经济开展战略的高度。
因为抽纱产品出口免征关税,潮海关对抽纱出口的核算数字一向有大幅遗失,不能反映其实践产量,但咱们能够从海关核算,看出抽纱在潮汕各工业中的相对位置。据1933年海关核算,整个潮梅区域7大外销产品总值为18297477元,抽纱占榜首位,达5816640元,占31.79%。次年,因潮糖输出突增,排名跌落到第二,但绝对数依然增加到6478159元。(谢雪影:《潮梅现象》第84页)这儿所谓“外销”,不是专指出口,而是指从汕头港销往外地的货品。清代潮糖长时刻占踞岭东区域外销货品首位。至此,考虑到海关核算遗失要素,抽纱这项引入的手艺业实践已逾越潮糖,居榜首位。抽纱业从1886年到1933年不到50年间,从无到有生长为榜首大工业,可谓奇观。
1936年为潮汕抽纱业的巅峰年份之一,当年从汕头口岸出口的抽纱产品达3000万元以上,约占全国抽纱出口总值的一半。(蒋学楷:《吾国外销手艺艺抽纱刺绣品产销查询》,《交易月刊》1940年第2卷第1期)1937年,汕头抽纱商行中,上盘商40多间,每间本钱数十万元,二盘商有150多间,每间本钱数千到数万不等。(《广东省银行月刊》1937年第1卷第2期)按1937年《世界劳工核算》的数字,每个女工每日工值在三角至八角之间,也即技艺最熟练的女工,每月收入可达24元,这个数字已逾越男工人平均工资;最低的也能有9元进账,对贴补家用有很大协助。据1945年10月我国抽纱业公会的核算,仅汕头、潮安、揭阳、潮阳、澄海、饶平6地,即有抽纱工人44万人,战前人数则常在50万以上,获益人口应在百万以上。抽纱工业的昌盛,一同也带动了当地的运输业、麻布出产,影响了内需。以其时潮汕区域总人口700万核算,这个获益面是惊人的。
抽纱的社会效益,首要体现在增强了教会从事公益慈悲的财力。潮汕区域的女子教育、幼儿教育由教会所创始,这两项慈悲性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会自身运营抽纱的收入、抽纱商行的捐赠。1896年,耶琳夫人使用抽纱基金连续开办6家女学。1899年,耶琳夫人使用出售抽纱产品的收入兴修礐石正光女学的教学楼。抽纱商人张廷鉴,既是美国柯宝洋行的大班,一同也是崎碌福音幼稚园及女子国民校园的校长,该校园的经费是由张廷鉴连同汕头的其他慈悲会一同捐助。(蔡香玉:《坚忍与守望——近代韩江下流的福音姿娘》第252页)
蔡香玉《坚忍与守望》一书封面
抽纱作业遍及施行“在家作业”形式,可算是SOHO的先声。在这种作业形式下,女工可防止往复工厂与住家的时刻糟蹋,不受形式主义的作息时刻规则所约束,能照料到家庭事务,还能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作业。特别是抽纱工业中的花边钩针类,女子随身携带钢针线团,不管走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可开端作业。卢继定曾这样描绘:“不管在村庄仍是在市镇,但凡妇女集合的当地,上至五六十岁村妪,下至八九龄稚童,无不手拈不锈钢花针——只见银光闪闪,不见花针停歇,手艺熟练的还能够边抽钩边闲谈说话。”(卢继定:《潮汕刺绣与抽纱》,第78-79页)
自发次序?
抽纱职业从原材料进口到加工各环节并不在一个大型的工厂内进行,而是由散居各地城镇的工人各自完结相关工序,但整个进程作业流通,非常挨近经济学家哈耶克所论述的“自发的社会次序”(Spontaneously Social Order)。在抽纱作业“平地起楼房”的开展进程中,咱们看不到任何政府工业政策的作用,在教会人士发动之后,华人信徒先行测验运营,然后扩展到非信徒人群,开展成大型工业。
一开端,娜姑娘、耶琳夫人依托教会网络,通过其布道站网络从乡下接收学员,学成技艺后,收取原材料回乡加工,加工后的制品,由布道士带回、寄回本国出售,或由推销员在轮船码头向船员、旅客推销,规划甚小。跟着出产、出售规划的扩展,一些共同的准则开端构成。
下班制。20世纪初年,汕头开端呈现正式的抽纱商行,先是内资,然后外资也进入这一职业。商行从西方国家取得规划图样,或自主规划,然后从外地、外国购买原材料(丝线、亚麻布等),由各县大工头分发给城镇小工头,由小工头分发到各个村落的女工手中。这便是抽纱职业的“下班制”,是非常合适潮汕社会文明的一种准则。从前史材料和访谈可知,家庭中未出嫁的女儿,心无旁骛,视力极佳,学艺最快,技艺高超,往往是出产功率最高的,她们在短短数年内,能够依托这个作业取得不俗积储,进步了在母家和未来婆家的位置。
区域分工系统。抽纱职业最值得注意的还不是下班制,而是自发构成的区域分工系统。潮汕各地,每个县、镇都有自己擅长的加工环节:“潮安长刺绣,揭阳长抽纱,澄海则以蕾花见胜,潮阳以雕窗闻名,关埠擅做苧葛布,盐灶擅长哥罗纱。”(《实业部月刊》 1937年第2卷第6期,第255页)。一个终究产品,假如加工进程触及到上述各个环节,那么咱们会看到半制品以汕头为中心,在各个县之间流通。例如,一件产品,先送到揭阳去抽纱,再运到潮安刺绣,又送到潮阳去做花边,然后再回到汕头的工场洗刷、熨烫、包装以备出口。外表看起来,这个流通进程环节甚多,看起来有些杂乱,是否因而下降功率、进步了本钱呢?恰恰相反,这个系统,充分使用了各个县的“比较优势”,这样的流通实践上本钱最低、功率最高。这种区域内的专业分工,在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开展中得到酣畅淋漓的呈现。
轻财物运营。除了最终的加工环节选用小型工厂会集处理外,抽纱的首要工序实践上是在商行办理者视野之外。商行不需要兴修大规划的厂房,没有太多固定财物出资,当世界形势呈现动乱,原材料供给呈现问题时,能够随时将商行完毕,比及康复正常时重开,呈现出很高的灵活性。在工业开展初期,曾有商行选用工厂制,对工人实施会集办理,成果发现无法招到满足的女工。
自发次序。抽纱工业的各个环节,从规划针稿、原材料收购、原材料分发、训练针法、半制品流通、洗刷、熨烫、包装、报关出口、收汇、结算工钱,在极点宽广、涣散的空间中进行,除了最终的洗烫包装环节,整个进程中并没有大规划会集办理的工厂,仅仅用商行与大工头、大工头与小工头、小工头与工人之间一系列的书面合同或口头约好来操控流程,确保按质、按量按期交货。小工头与工人之间只选用口头约好:按件记酬,多劳多得;损坏原材料从工钱里抵扣;工人甲进展太慢,可将作业比例转给功率高的工人乙。
后期抽纱作业局面
延伸考虑
1930年代,广东南海官山的希布崙会女教士何义思(Ruth Howe Hitchcock)曾到烟台取经,训练所收养的妇孺学习抽纱、花边工艺,但官山的“花边馆”一向坚持很小的规划,未能像汕头、烟台那样开展成为工业。有学者以为,珠江三角洲已存在兴旺的缫丝工业,女工所得的酬劳较高,故而不乐意学习抽纱技艺。笔者想弥补一点,珠三角区域自清代以来一向存在着“自梳女”传统,她们很早就出头露面,从事各项工商业,也是缫丝女工的重要来历,这一点与“足不出户”的潮汕女人有着显着的文明差异。相同一项手艺业,在潮汕平原取得几何级数增加,在珠江三角洲却缺少吸引力。换言之,在自然条件极点附近的两个区域,相同一个开展项目,也因经济条件、文明风俗不同而作用悬殊。前史人类学的区域研讨,不是要从各个区域中提取史实上的“共性”,而是要从差异傍边发现一些共通的“原理”,进而与社会科学对话。
南海官山的花边馆
抽纱作业发端于基督教女士的一念之善,通过相关人士的测验与不懈努力,生长为百万人口获益的工业,这是真实“授人以渔”的慈悲作业,受惠者乃是千家万户中的寒门男女,进步了女人的经济能力,极大增进了区域成员的福祉。在这项慈悲作业中,不存在布施与被布施的联系,没有清晰的施惠者,每个受惠者都坚持了庄严与自在。这是慈悲所能到达的最高境地,至今依然难以逾越。
潮汕抽纱的开展史,包含了慈悲创业、崇奉与慈悲之间的联系、基督教女人主义(Femininity)、“自发次序”等多维度的内容,可对多个范畴构成有利的启示。身为女教士,耶琳夫人、娜姑娘致力于进步女人的经济能力,采纳了在协作中渐进的战略,这是她们为习惯其时社会环境的理性挑选,被称为“Exporting Femininity, Not Feminism”,正如蔡香玉所言,要求女教士在其时就采纳“女权主义”进路归于过火“超前”,也不切实践。她们一开端仅仅将教授抽纱技艺作为改进女信徒境况的行动,抽纱后来构成巨大的工业,渗透到潮汕遍地村庄,并非出自事前的通盘规划,但她们作为能动者(Activist)给了这项作业“榜首推进”,教会网络供给了初始渠道,后来的敏捷扩张则彻底出自“无形之手”(市场机制与契约自在),这些鲜活详细的细节,或可进一步批改、丰厚哈耶克“自发的社会次序”理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