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血家乡齐来抛散。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聚散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是探春的人生描写,这一曲《分骨血》,不知道唱哭了多少读者与观众。和亲,是古代贵族女子们,最可悲的一种结局。她们没有权利挑选自己的命运,她们只能听任皇帝的组织,被送到异国他乡,终身不能再回来故土。大名鼎鼎的王昭君是如此,备受爱崇的文成公主也是如此。
而探春,很明显也是这样的一种结局。那么。被送到异国他乡去和亲的探春,在异国他乡,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她会成为另一个文成公主吗?其实,曹雪芹从从前用四个字,就暗伏下了探春的凄惨结局。她不只没能成为另一个文成公主,乃至可以说,是和亲的女子们中心,结局最凄惨的。
第三十七回,探春偶尔动了兴致,招集大观园中的诸位姐妹和哥哥贾宝玉,一起建立了一个“海棠诗社”。黛玉笑道:“已然定要起诗社,我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世人都一向拥护,所以,这次世人为自己取“号”,又成了《红楼梦》中一次重要的伏笔。
林黛玉的“潇湘妃子”,正如探春所言,将来是要洒泪而亡的;薛宝钗的“蘅芜苑”,成了“恨无缘”;而探春的号,是“蕉下客”。听了探春的好,林黛玉马上笑道:“你们快牵了她去,炖了脯子吃酒。”……“古人曾云,‘蕉叶覆鹿’,她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蕉叶覆鹿,便是探春的结局。蕉叶覆鹿的典故,出自《列子》,讲的是一个郑国人,在打柴的时分,碰到一只鹿,将这只鹿打死了,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他将蕉叶盖在这只鹿的身上。“蕉叶覆鹿”,其实是死鹿。
这便是探春的结局。被送去和亲的探春,并没有成为异国他乡的王妃,或者说,这个王妃,她并没有做得持久,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