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1607-1684),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太原人,他尽管出生于书香门第,但无意科举,毕生未仕。但他却是明末清初之际最超卓的多学科学识家,他还被以为是明末清初坚持民族时令的模范人物。
傅山祖父傅霖官至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同样是精于治学,毕生不仕。
傅山因家学广博且家教严厉,他博学多才,自觉地承继了道家学派的思维文明,对老庄的“道法天然”、“无为而治”等思维非常推重。而且,傅山对哲学、医学、内丹、儒学、梵学、诗篇、书法、绘画、金石、功夫、考据等无所不晓。
明朝末年,东林党成员袁继咸因上疏参奏宦官魏忠贤弄权误国,而被贬为山西提学。崇祯九年(1636年),魏忠贤余党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捏造罪名诬告袁继咸,并将袁继咸押送至京师狱中。
傅山作为袁继咸的弟子,带头为其鸣不平,他联络生员百余名,联名上疏为袁诉冤示威。通过长达七、八个月的奋斗,最终使袁继咸冤案得以昭雪,张孙振也因诬害罪而遭到谪戍的赏罚。
这场奋斗与江浙反矿盐、税监的市民运动南北照应,具有了近代学生运动的特征。而傅山因组织这场示威活动而“以义声闻全国 ”,备受时人的欣赏。
明朝消亡之后,傅山闻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沉痛诗句。为了表明对清廷剃发的抵挡,他拜寿阳五峰山道士郭静中为师,因身着赤色道袍,遂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明王朝的思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清廷屈从。
起先,傅山以行医作保护,从事反清复明奋斗,顾炎武曾特地赴太原密会傅山,两人相谈甚欢,并结为“同志”。此间,有一大帮仁人志士均曾隐秘访问傅山,他们有:王士祯、阎若璩、屈大钧、朱彝尊、李天然生成、王显祚等。
可是,当复辟明王朝的愿望已难实现时,傅山遂过起了山人的日子。
傅山还以年老体弱的理由坚决不容许参与清廷举行的科考,即便被康熙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他面见皇帝时也不愿下跪谢恩。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的爱子傅眉忽逝,年逾古稀进入风烛残年的傅山沉痛反常,再也饱尝不得如此冲击,于同年六月十二日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傅山书法
傅山是清初最为超卓的书法家,他建议“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将人品置于书法之上,因此傅山的书法著作尽管凄凉悲凉而意气不衰,实在是其品质的反映和描写。
傅山写字不宗一家而博采众长,楷、草、隶、篆无不精妙。其行草书法吸收了古代许多书法家的利益和长处,奇特雄厚、洒脱潇洒,首创一家,被时人称为“一字千金”、“国初榜首”。
傅山的书法以狂草成果最高,自“狂草”这种书体面世以来,一贯被文人视为是特别的情感发泄方法。傅山把对清廷统治者的愤怒凝聚在狂草著作中,不重视笔画的精确和铺排,而是如藤缠枝,源源不断,淋漓痛快,气贯长虹,完全是内心深处实在情感的展现。
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书法理论极端精辟:“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组织”,对整个艺术领域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这不仅是点评书法,更是做人之道。
傅山诗作
傅山的诗作大多奇奥古拙,充满了前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而且还有一大特征,便是包含了山西、特别是太原的当地风情,非常浓郁。
傅山的诗作是承继了屈原、杜甫以来的爱国主义传统,对杜甫特别推重,他建议诗文应该“生于时令”,以是否有利于国家、民族、大众为衡量的规范。
傅山一生著作颇丰,惋惜所著弘论,大都流失,只存书名和篇名,留存于世的仅《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两部。
傅山蟹画《芦荡秋蟹图》
傅山画作
傅山的绘画著作纵横自如,随意挥洒,风格共同,极具艺术魅力,到达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因此,咱们大多数人对傅山的形象停留在了其书画著作上。
傅山所画的山水、梅、兰、松、竹等均极端精妙,《画征录》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傅山的书画著作深得时人及后人的喜爱,是清初诸大师中名列前茅的画家。
傅山的绘画著作涵义志趣高远,均渗透了自己品质孤高和崇高的时令,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气味,在我国古典书画艺术中,赢得后人的高度欣赏。
傅山医术
傅山还通晓医术,特别通晓内科、外科、妇科,而且医德崇高,给人诊治疾病不管贫富贵贱均天公地道,且往往优先为贫民医治。
事实上,傅山还没有做到“天公地道”地对待患者,他关于身败名裂的官吏,还回绝出诊,说:“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派者不能治。”
傅山行医不拘泥于古方,而是长于依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心思状况、详细病况等条件独出机杼地对症下药,自拟处方,确认剂量,特别长于心思医治,并发起“默坐”式气功疗法,治好了不少疑问杂病,其时就被人称为“医圣”。
傅山学术
傅山博通经史典籍、诸子百家、佛经道藏、医学药术,在各方面均有超卓成果,其知识面之广、研讨成果之大,在清初诸大师中无人可比,在我国的前史长河中,大约也只要作《梦溪笔谈》的沈括可比了。
傅山涉猎广泛,“好学而无常家”,融通道、释、儒三教,在哲学上揭露以“异端”自居,学术和艺术造就极深。
清初一般学者治学都以经学为中心,傅山却别出心裁,将精力会集放在了关于子书的研讨方面,突破宋、明理学的纠缠,大力发起经世致用的有用之学,并用金文证经、石文考古、梵学解说《庄子》、训诂注释《墨子》等,其意图就在于把诸子和六经列于相等位置,建议“经、子不分”,然后到达打破儒家正统观念,开清初一代子学研讨的一代新风,成为有清一代研讨诸子的开山祖师和考据学的前驱。
傅山品质
傅山的品质品尝极高,深得时人和后人的推重和敬仰。他从反清复明工作的失利中罗致经验,并调整思路,由反清的狭窄民族主义踏上了对立君主专制主义的路途,提出了“全国者非一人之全国,全国人之全国也”的建议,而且以为“神器无传舍,真人无私营”,具有了开始的民主思维。
傅山是受人慕名的博学才俊,尽管他的书法、字画、医术、学识水准已是“国初榜首”,可是,人们对他的点评却是:“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学,学不如人”。傅山的品质品尝之高,由此可见,堪称是无与伦比的。
傅山作为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一生中处处体现了坚定不移的战役精力。他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质和时令,毫不愧对“志士仁人”的点评。
本文参阅自:《法眼看山西》